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国家林业局:我国正在探索建立稳定防沙治沙投入机制

2016年06月17日15:01 |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蒋琪)今年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天,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高级别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防治荒漠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坚持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建立稳定的防沙治沙投入机制。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和防沙治沙奖励补助政策,通过创新体制,活化机制,完善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切实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PPP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历经了艰难起步、重点治理、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四个发展阶段,实现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从扩展到缩减的重大转变。2015年底公布的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双减少”,成效令人欣喜。

但是,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下步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防治荒漠化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都遭受着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危害,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基础是加强荒漠化防治与合作,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沿线国家的林草植被和生态环境,为这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生态容量和承载能力。

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将继续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荒漠化防治,规划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 力争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积极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力争把所有的天然荒漠植被都保护起来,促进自然植被的休养生息。深入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对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严格执行草原保护、水资源管理、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防止过度利用沙区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在我国沙区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同时,我们将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重点,积极谋划实施新的防沙治沙工程。我们将特别讲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既注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等单一数量因子,也注重植被结构、植被配置、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综合因子,提高治理成效。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区域,实施封禁保护;对适宜治理的区域,实施工程治理。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及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考虑水分平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将把保护建设绿洲作为防沙治沙的中心环节来考虑,加大力度予以推进。

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培育沙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沙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沙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实现沙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责编:蒋琪、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