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传统,走文旅产业创新路——
綦江 版画之乡百花绽放(长征路·新故事)

走进重庆綦江农民版画院李成芝工作室,一幅大型版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苗寨欢迎红军来》,采用綦江版画的方式,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过綦江时,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苗寨群众欢迎的场景。
1935年1月21日,红一军团直属队和第一、第二师8000多人到达綦江石壕。当晚,红军有的露宿街巷,有的睡在道旁,有的住宿在老百姓的屋檐下。红军自带炊具、盐、米,在农民家借灶做饭时,亲自挑水、劈柴,不给主人添一点麻烦。以后,石壕民间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
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唯一经过的地方。这里山川秀美,地貌奇特,物产富饶,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多民族聚居使这里的民风民俗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綦江农民版画这一艺术瑰宝,诞生了中国“农民版画之乡”。
据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桂焕勇介绍,綦江农民版画题材多是日常的平凡生活,艺术上大量吸收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剪纸、木版年画、蓝印花布等艺术精华,作品显现出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綦江农民版画蜚声海内外,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植根于綦江农民版画艺术的綦江古剑山艺术村,是綦江发展“文旅融合”的重要体现,这里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还有浓厚的艺术氛围。记者慕名来到古剑山艺术村。艺术村由艺术家工作室、国家(地区)公共馆和古剑山美术馆组成。其中古剑山美术馆是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区,也是活动服务中心,属于艺术村综合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古剑山艺术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古剑山艺术村已有版画大师康宁等21位艺术家签约入驻。这些艺术家每年都会在艺术村待90天以上,每个艺术家工作室一楼为艺术作品展厅,展厅面向游客开放,艺术家每年会在艺术村举办一次艺术沙龙活动,每个艺术家每年需创作一幅作品送交艺术村,这些作品在美术馆进行集中展示。
綦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萍说:“古剑山艺术村是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吸引了艺术家们展示交流、游客参观体验,使更多艺术衍生品走进市场,带动当地文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据綦江农民版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綦江先后参与农民版画创作的作者有上千人,创作的作品达2000多幅。部分代表作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20多个大城市和地区展览,先后应邀赴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展出,有4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迄今已有2000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外美术馆及国内外友人收藏,有300多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时获奖。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6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