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做示范

滨海新区打造发展升级版

暴青雨  徐晶晶
2016年12月16日07: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河景。
  资料图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抢抓发展的窗口期。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克服新常态下诸多不利影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勇挑重担,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作示范,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个升级版,向着国际化创新型新城区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滨海新区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在13%以上,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新动能促发展多点开花,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在这里聚集,一批批国家级高端产业和研发基地不断形成。一座经济发达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正崛起于渤海之滨。

         

  1 落实国家战略排头兵

  今年以来注册的京冀项目达到845个,资本总额1043.7亿元

  9月28日,天津市与北京市在京签署协议,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滨海新区在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面临新的最大机遇。

  天津市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天津‘一基地、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其中每一项都与新区直接相关,主要承载地都在新区,决定了新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滨海新区正抢抓机遇,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示范者、排头兵和坚定执行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滨海新区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天津市实施方案滨海新区涉及事项分工意见》,提出未来3年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7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并对国家规划纲要涉及新区的16项任务和天津市实施方案涉及新区的20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资源,加强与河北省的区域合作。

  2015年,新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900多个,其中签约356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今年以来,在滨海新区注册的京冀项目达到845个,注册资本总额1043.7亿元,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8个,还有62个项目正在加紧洽谈。

  为实现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大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京津冀地区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滨海新区主动融入,精准发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积极作为,逐渐成为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

  2 争当创新驱动示范者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64家,科技创新贡献率超过60%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滨海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自贸+自创”联动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众创空间承载创新创业的新路子,建立了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一企一策帮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级的本土标志性领军企业……滨海新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57家,其中国家超算中心等15个创新平台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具有一定影响力。承担实施的国家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4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天河一号、曙光星云等一批技术产品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滨海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1164家。科技创新对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为新区改革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滨海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在于“先吃螃蟹”。审批印章由109枚变为1枚,将工商、食药、质监“三局合一”,完成全国第一笔出口商业保理业务、第一单法式税务租赁业务、第一笔渣打银行给国内保税租赁融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推进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

  3 建设开发开放桥头堡

  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41项落地实施

  2015年4月21日,滨海新区正式接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火炬”,也接下了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在自贸区注册,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的资本聚集在这里……

  一年来,自贸区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努力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田。

  滨海新区用对外开放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141项落地实施,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2万户,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构建。

  高水平建设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目前注册企业超过3500家,企业境外贷款总额超过9亿元,获批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项目的又一典范。

  今年年初,滨海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到重点战略的位置。

  天津港贸易往来扩大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排名第四。每年货物吞吐量和口岸进出口货值中,有超过50%是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

  滨海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凸显,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的增长极地位已初步奠定。

  4 推进宜居宜业新城区

  实施大绿工程和全民绿化行动,绿化覆盖率达到37.3%

  滨海新区全方位推进绿色城市、绿色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美丽滨海”建设,实施大绿工程和全民绿化行动,建成了一批森林公园、绿色堤岸、绿色廊道、街心公园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3%。

  同时,滨海新区下好“关停并转”先手棋,用高端、高质、高新“三高”实现耗能、污染、排放“三降”,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建立起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如今,漫步滨海新区,楼在景中,人在画中,厂在绿中,信步皆园林,满眼尽染绿。

  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这片昔日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水库各占1/3的地域,如今湖水波光粼粼,植被郁郁葱葱。这是滨海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成果。目前,中新生态城居住建筑节能率均大于75%,全年太阳能热水供应量占总生活热水量的80%,建起了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再生水厂,实施了国内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

  滨海新区坚持在发展中惠民,在惠民中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滨海新区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民生,特别是总投资300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0亿元以上。

  一批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用,一座座新学校和医院拔地而起,地铁陆续开建,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魅力绽放。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6日 14 版)
(责编:李楠桦、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