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30,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来到新民晚报夏令热线12319接听现场,接听市民电话中针对行道树修剪和垃圾倾倒等方面的投诉,并现场督促整改。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陆月星表示,今年绿化市容部门进一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使城市路面更干净、街头绿荫更葱茏、建筑垃圾管理更规范、城市天际线更清晰。他认为,垃圾分类是一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
问:环卫是城市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环卫工人也是最辛苦的工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如今的环卫工作与以前相比,有新的要求吗?
答:城市如同生命有机体,道路则是血管和脉络,需要全周期悉心看护。前段时间连续40℃高温,对环卫保洁工作是极大的考验。市容环卫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强化标准,坚持推进“一路一档”“一路一策”。
完全靠人力保洁的模式,已无法达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目前,上海的道路机扫率已达92%,环卫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中小道路管理的瓶颈难题也达90%,全市道路整洁优良率达到94%。
机械化保洁设备也不能完全清扫所有的角落,我们的某些环卫工人很有“工匠精神”,不断探索、优化保洁模式。比如,外滩的保洁使用过“雁行保洁法”,几个人排成人字形清扫,就像大雁齐飞,匀速向前推进。前排人员把垃圾扫到两侧,后排人员迅速收集,环卫车辆配合跟进,效率增加。一些旅游景点和每年的上海马拉松比赛,都会使用这种快速保洁模式。
工人们还提炼了“作业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道路人工保洁工作法,推行“1+X”保洁模式,不断优化保洁工艺。
问:垃圾分类,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也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课题。上海的建筑垃圾,如何迈向规范化管理?
答:确实,上海的建筑渣土产生量逐年增长,2006年近2200万吨,2012年之后每年达1亿吨左右。
目前,中心城区都已设置了中转分拣场所,郊区按街镇也设置了中转分拣场所,其中部分场所已开始使用机械化分拣,今后将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分拣处置流程。
按照规划,上海将设置末端资源化利用设施,将分拣后的不同物质分类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木材、纸张等可以做成燃料棒,砖石料可以用作便道铺设,分离后的不同颗粒骨料可以制砖。目前,徐汇、松江、嘉定、金山和浦东已有装修垃圾末端资源化分拣和处理设施,闵行已开始进行处理设施的建设,后期将进行设备采购。
今后,将通过建立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单位、拆房单位和小区物业等产生者源头申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分类申报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房,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鼓励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区域内排放自平衡,积极推进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
我始终认为,垃圾分类是一场革命,涉及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在国外,垃圾不分类,不仅处罚厉害,还影响个人诚信,因此法律的约束力还是很关键的。这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
问: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行“门责制”,强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网格化管理衔接,营造市容环境共治的氛围。今年“门责制”的重点是什么?
答:“我的门前我负责,我的区域我保洁”,这一直是市容环卫部门倡导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今年,我们全面推进“五个一”工作目标,即建设100条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示范街区(道路),培训各级管理人员和责任人10万人,新增1000条(段)道路落实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与上门收集,完善1个责任区管理信息系统,责任人信息建档率力争达90%以上,累计培育自律组织1000个。
同时,我们积极探索“责任部门服务、企业(集团)落实、商家自主管理”的新模式,加强源头治理,减少垃圾产生,在源头上为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提供便利。
问:今年上海在林荫道和绿化特色街区方面的建设,有什么亮点?
答:目前上海的林荫道总长度已经达到200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从上海到绍兴的距离。而通过今年的创建评定,本市林荫道有望超过190条,樱花则成了新申报的树种。
林荫道的评定,有相当严格的标准。而行道树的修剪也日益受到关注,修剪技术不断改进完善。目前行道树修剪要求做到“规范化、精细化、资源化”,保持树形美观,树冠圆整,疏密适中,通风透光。而对于林荫道上的树木,更要保证精细化修剪。
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过程中,“绿化特色街区”的创建,是提升上海绿地景观品质、凸显景观特色、提升生态景观的重要举措。今年,沪上将完成8个“绿化特色街区”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一批绿化与景观完美融合的休闲好去处。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