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贵屿:从环境污染重灾区 变身循环经济示范区

2017年08月12日18:32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黄桂煊

通讯员 朱展浩

“电子垃圾之都”——汕头贵屿,一个约52平方公里的小镇,却戴上了如此的“桂冠”。粗放式发展之下,“名扬中外”的却是这里的电子垃圾污染。

经过多年整治, 从“家家拆解、户户冒烟”到“统一规划、统一运营”,从“无序无规、竭泽而渔”到“依法依规、绿富双赢”,贵屿的发展模式从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近年来,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紧紧围绕环境整治目标,全面完成六方面24项整治任务,于2016年3月通过省环保厅验收复核,建成了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以及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1461家电子拆解户、中小塑料造粒户抱团组成49家公司进园生产,将贵屿从环境污染重灾区转变为循环经济示范区。

狠抓环境污染行为

据悉,贵屿全面开展污染源治理,改变过去由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整合运用行政、司法、执法资源,深入推行“环保+公安”联动执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和异地执法的汕头模式。在贵屿镇各重点区域、村道、路口全天候全覆盖设卡堵截,主动加强与海关缉私部门的合作,彻底截断非法进口“洋垃圾”链条,强化源头监管。同时实行环境污染匿名举报及查实匿名领奖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整治活动。

2017年上半年共查处涉嫌环境污染行为52宗,其中刑事立案2宗,刑拘5名;行政拘留立案10宗,行拘20名;行政处罚立案40宗,查扣货物约9.05吨,拆除生产设备一批。

实施公司化运营园区化管理

此外,贵屿与中节能环保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环保规划。共投入财政资金超15亿元,对集中拆解标准厂房及园区基础设施等进行统一建设。制订废旧电子电器、塑料管理处理流程和园区管理制度,设立贵屿环保分局,由专职环保执法人员开展专项执法,对园区实施统一运营、统一治污、统一监管。

如今,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的集中拆解楼已建成投入使用,而现存1243户电子拆解户组成29家公司,218户塑料造粒户组成20家公司全部进园集中作业。占地86亩的废弃机电产品集中交易装卸场、投资1380万元的危险废物转运站,以及综合管理大楼、贵屿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牛头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据了解,贵屿通过与 TCL、中节能等大型企业合作,电子拆解产业技术化改造力度加大。而湿法冶炼项目则采用广东工业大学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废电路板的废酸污染和废气污染问题。电子拆解从业人员转产转型有序推进,已有部分转型从事金银首饰加工业、针织内衣生产。

据了解,贵屿下一步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合作,加强技术攻关,改造升级拆解技术和电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切实推进拆解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同时支持德庆公司完善湿法加工项目,在完善现有一条生产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启动另外四条生产线;全力推动中节能火法冶炼项目涉及的改造建设,尽快完成并投入工作;加强与中节能的对接,加快推进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中园”项目建设。

此外,贵屿将依托周边优势产业,引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互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培育发展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新兴支柱产业。

污染局面得到遏制

据了解,经过整治之后,北港河底泥中重金属的铅、铜、镍、镉和铬含量同比显著下降。北港河pH值从2010年的3.24(酸性环境)改善为7.72(中性环境),北港河原有水质酸性污染不复存在;空气环境中常规指标和重金属镉、铅、砷和汞及其化合物等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

(责编:初梓瑞、庄红韬)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