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打造生态金名片

2017年09月18日08: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丽水打造生态金名片

  丽水,境内群山绵延,风光秀丽,是浙江天然的生态屏障。

  11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前往丽水调研,留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论断,告诫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循着“两山”之路,丽水正在挥洒铺陈“水清、山绿、天蓝、人和”的新画卷。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丽水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县共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

  夯实生态环境底色

  在“两山”路径的引领下,立足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这个风景秀丽的诗画之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成功逆袭为绿富美,成为浙江的生态金名片。

  2017年上半年,丽水生态报表成绩斐然,亮点纷呈:9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95个断面为Ⅰ~Ⅲ类水;14个考核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为95.6%,排名全省第一。

  诸多“第一”的背后,是丽水人以近乎倔强的态度守护着这一方绿水青山,并让绿色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丽水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行动,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保护机制擦亮生态底色。

  记者了解到,丽水深入开展“五水共治”、推进小微水体整治,全境剿劣工作已进入全面验收阶段;通过实施六大行动开展“五气共治”,守护浙江绿谷蓝;以“存量清零”为抓手,统筹治土、治固废;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开展“四清行动”,上半年共检查企业2173次,作出行政处罚135件。

  提高金字招牌成色

  走进丽水中心城市西南面的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夏木阴阴,十分清凉可人。公园内河道纵横,芦苇和野生菖蒲正随风摇荡。

  这里是“八百里瓯江”最具原生态风貌的江域湿地生态系统。很难想象,眼前美景的前身,竟是一片砂石厂。

  “九龙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砂石材料,2008年以前滥采乱挖砂石料、违章偷挖砂石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湿地‘千疮百孔’,也破坏了其保水蓄水的功能。” 湿地管理所工作人员管玲慧告诉记者。

  此外,在公园建设前还存在垃圾污染、养殖污染、种植污染和违章搭建侵占等现象,给湿地生态系统及景观造成极大破坏。

  为保护城市之肾,2008年11月,九龙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多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湿地污染治理、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修复三管齐下,强力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经过两年的时间,湿地区域共关停养殖场17家,搬迁拆除规模养殖场14个、生产厂房7个,从根本上消除了湿地污染源。同时,关停非法采砂场100家,拆除岸上制砂点64处、平整河道面积280多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千岛江”现象,并从2012年1月1日起瓯江干流莲都段全面禁止河道采砂。

  下一步,丽水市将认真贯彻“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定位、新使命,率先建成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大花园,使丽水真正成为“美丽浙江”的一块金字招牌、“美丽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坚守绿色发展本色

  来到丽水莲都老竹镇新陶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村口荷塘里接天的碧叶。白莲粉莲错落亭立,或是含蕊半吐,或是展颜尽放,在炎炎夏日的烈阳下更显俏丽。风过,暗香浮动。

  村支书郑建全热情地摘下几只莲蓬请大家品尝,莲子入口十分清甜解暑。除了风景宜人,这片荷塘背后还蕴含着更大的经济效益。

  郑建全介绍,原先村民种稻谷,年收入不到1万元。后来,村里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引进荷花种植,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收入增长了原来的三倍。除了能收获莲子、莲藕、荷叶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餐饮、住宿等多方位经营。

  十年接力护绿,满城风景入画来。今天的丽水,绿水青山掩映,处处是风景,村村是景观,越来越多的村庄享受着“生态变现”“文化变现”的实惠。

  让产业变绿,又让绿变产业,这正是丽水走在“两山之路”应有的题中之意。

  丽水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两山”重要思想指导下,浙江不仅在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达到新高度,而且在现代化建设中已经越来越接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境界。

  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夯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基础;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浙江的生动实践。(通讯员王雯 记者晏利扬)

 

(责编:贺迎春、杨迪)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