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

2017年10月19日08:2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守护蓝天

  在一处PM2.5监测站点,徐瑞果与环境监察总队同事在讨论监测数据。这些事关蓝天指数的点滴变化,时刻牵动着环保工作者的心。

  “全时执法”是环境监察执法队员的工作常态,在夜查行动中,徐瑞果爬上高墙,查看企业排污设施。

  由群众举报获得线索,查实后徐瑞果与同事对一家违法排污企业的排污设施进行查封。

  在“打散治污”专项行动中,徐瑞果与同事对一家违法排污的洗衣企业进行调查取证。

  供暖季将至,徐瑞果仔细查看一家企业厂房内的锅炉设备改造情况。

  徐瑞果在某企业进行环保检查时,对烟尘收集装置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在他看来,对细节严格要求,才能督促企业自觉提升环保意识。

  年初的一次执法行动中,徐瑞果与同事为保护关键证据,在寒风中坚守十多个小时,执法结束后已是天将破晓,回程中徐瑞果沉沉睡去。回看其他同事用手机抓拍的当时景象,徐瑞果自己也忍俊不禁。

  秋日的夜晚,凉飕飕,晚上10点,房山区一处荒草地里,手电灯光闪烁。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拨开齐腰高的杂草,循着附近一家洗衣厂的排污管线,寻找可能存在违规排污的蛛丝马迹。

  野地蚊蝇叮咬,荆棘刺人,市环境监察总队监察二科的徐瑞果顾不了这些,他一个健步登上围墙,站上高处认真勘察取证。

  虚惊一场!经查这一洗衣厂不存在违法违规排污情况。

  虽然未查到企业违法排污,徐瑞果却对这样的“无功而返”感到欣慰,“近些年来环境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标准提升,社会上下环保意识提高,要查到明着违法排污的企业,是越来越难了。”徐瑞果表示。

  今年45岁的徐瑞果2011年从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团转业到环境监察部门,从“首都卫士”转身为“环境卫士”,在保卫蓝天碧水的一线上打过不少硬仗。

  今年2月底的一天,北风呼啸,气温骤降,当人们下班回家躲避严寒时,为保护关键证据不被转移,徐瑞果在通州区一家企业违法处置的3吨多危险废物旁,坚守了10多个小时,午饭就靠一包方便面解决。调查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因证据确凿,企业负责人被公安部门依法拘留。

  “不管白天夜晚,‘全时执法’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一大早徐瑞果就拿出手机“上网”。这张网可不简单,环保部门将重点监测区域划分为500米×500米的“热点网格”,利用软件可实时监测网格内环境数据。当日,软件显示房山区某工业园区PM2.5浓度较高,徐瑞果立即出发巡查。

  用“鸡蛋里挑骨头”形容徐瑞果并不为过。“下料口一定要密封,否则会有粉尘,”徐瑞果严肃地提醒一家企业;“焊接操作空间范围大,烟尘收集装置能够做到完全吸附吗?”在一家机械厂,徐瑞果提出质疑。

  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源自一线执法监察的丰富经验。他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具体而实际,被检查单位心服口服。“不是故意钻牛角尖,精细化要求,才能督促企业自觉提升环保意识和自律意识”,徐瑞果说道。

  科技手段加上专业与细心,违法排污企业难逃法掌。2014年,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某水泥厂排放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长时间稳定无波动,他和同事们起了疑心。查看发现企业私自修改了监测设备的相关参数,涉嫌监测数据造假。最终该企业被处以20万元的顶格处罚,清退出北京市场。

  匆匆几口午饭下肚,徐瑞果又踏上征程,这次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驱车弯弯绕绕进入一处城乡结合部,紧闭的铁门上写着某骑马俱乐部,透过门缝看却空空无人。

  线索有误?这样的闭门羹徐瑞果吃了不只一次。经耐心劝说,院内人员打开铁门,隐藏在其中的正是一家尚在运转的洗衣作坊,未经处理的污水正通过渗井向地下直排。最终,案件得到严肃处理。

  “社会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群众举报对监察执法工作帮助不小。”徐瑞果评价道。

  暮色将近,他们的巡查还远未结束。手机软件显示,这天徐瑞果已走了近两万步。

  “环保这个词听着美好,其实哪里最脏最乱,环保工作者就要出现在哪里,”徐瑞果说,“辛苦归辛苦,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就更好了。”

  今年1-8月,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每立方米60微克,同比下降4.8%,比2013年下降了35.5%。

  文/记者 骆倩雯 实习记者 武亦彬

  摄/实习记者 武亦彬

  责编/温子健 李继辉 和冠欣

  美编/刘湘雅

(责编:贺迎春、杨迪)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