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送百亿“好水” 惠及京津冀豫

十堰源头治水下苦功

2017年11月03日08:3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十堰源头治水下苦功

  截至11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共向华北地区调水107亿立方米。

  工程自正式通水以来,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始终保持在二类以上水质,南水北送京、津、冀、豫4省市,惠及的人口超过6000万,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好水”背后,凝聚了十堰人太多付出。记者了解到,为了保一库清水北送,湖北省十堰市清理网箱16万多只;1516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危废6万多吨,投入18亿元整治不达标河流。

  净里子,穿绿衣

  据了解,十堰共有168145只网箱,重点涉及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三地。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按照属地管理、依法取缔、试点先行、区域推进的原则,以沿库相关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法推进清除网箱养鱼设施工作,先行对丹江口大坝核心区可视范围内网箱进行拆解,再向其他区域推进。

  为扎实开展网箱养殖清理工作,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均成立了网箱清理工作指挥部,并多次召开网箱清理专题会,出台网箱清理工作方案,制定网箱清理奖补标准,严格落实包政策宣传、包思想动员、包指标认定、包矛盾化解、包补偿兑现“五包”责任制。

  目前,十堰已累计清理网箱167734只,完成清理率达99.76%。网箱清理工作已接近尾声,计划今年内全部清理完毕。

  十堰改善水环境不仅“净里子”,还要“穿绿衣”。

  记者在丹江口市浪河镇土门沟村看到,每户人家门口放着干湿分类垃圾桶,每数户人家中心地带集中放着一个垃圾中转箱,村庄下游建有一个污水处理设施正在通水试运行……

  现如今,这种“标配”在十堰市各县(市、区)几乎随处可见。

  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2015年以来,十堰先后安排5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其中投入中央专项资金9亿多元,涉及1291个村,整治内容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饮用水源保护等。

  两年来,十堰以整县推进方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添置垃圾桶289847个、垃圾中转箱9815个、垃圾收集清运车辆2200个;建设各种污水处理设施8031个,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724公里,建设水肥一体化公厕369个。

  为便于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行维护,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1~2种工艺作为主要工艺,并大力推行建设运营一体化。

  除隐患,保障水质安全

  整治水环境,消除隐患同样重要。

  1982年~1992年,东风公司按照当时国家要求,将十堰地区约5000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分4个填埋区进行了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个别填埋区距丹江口水库的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若不及时安全处理,将成为深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地下安全隐患。

  十堰历时5年,将4个填埋区4895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及粘染物,累计1725.5吨危险废物,全部安全跨省转移处置。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处置含多氯联苯危险废物的最大项目,整个过程零污染、零事故、零投诉。

  2014年3月,竹溪县西关街改造。知情者反映,原减振器厂地下埋有剧毒化学品——氰化钾。所埋氰化钾是原减振器厂产品化验的主要试剂之一,后来工厂的化验工艺改变,剩余的氰化钾被埋于厂区内地下保存。

  上世纪90年代,这家工厂倒闭,人员变动,埋藏氰化钾的地点鲜有人知。十堰市环保局历经3天3夜,最终将7.9吨氰化物、铬化合物以及粘染土壤等危险废物,全部安全跨市转移至湖北汇楚有限公司予以安全处置。

  近5年来,十堰累计处置6万多吨危险废物安全无事故。

  河长治水有成效

  记者在位于张湾区黄龙镇的大型人工快渗工程现场看到,数个人工快渗池正在曝气作业,喷出的水花犹如一道道优美的喷泉。

  据了解,这项工程采取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占地约50亩,总投资约4000万元,日处理尾水4万吨,是犟河治理的又一道“守门员”工程。

  监测数据显示,犟河水质去年在十堰率先达标,比环境保护部下达的考核目标整整提前了四年。

  这是十堰实施“河长制”并取得成效的缩影。

  2011年,在汇入丹江口库区的12条河流中,十堰市有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官山河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

  这5条不达标河总水量虽不到库区水量的1%,十堰却付出100%的努力,确保一江清水入库。

  2012年底以来,十堰市编制出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方案,并将其治理纳入“河长制”,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重点围绕5河流域沿线“百沟千口”,即80多条支沟近千个排污口等进行大规模整治。

  截至目前,十堰已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200多公里;建成或在建大型人工快渗工程4个,日处理污水能力23万吨。通过治理,十堰5条不达标河流已有3条达到考核要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今年十堰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市、县 (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全市153条河流纳入其中,逐步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效果。  (叶相成)

 

(责编:贺迎春、杨迪)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