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市区获救 康复后背GPS放飞

2017年12月01日07: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猛禽市区获救 康复后背GPS放飞

  工作人员放飞鵟供图/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近日,两位市民拾得两只“鹰”,它们随后被送到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而这两只“鹰”均为普通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30日,两只被治愈的普通鵟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被放生,而首次安装在普通鵟上的GPS将为科研人员实时传回数据。

  10月中旬,大兴市民杨先生在长子营镇路边捡到了一只“大鸟”,杨先生介绍,他把“鹰”带回了自己家中,本想养两天放飞,但饲养的这几天这只“鹰”除了吃点化开的肉,也不喝水,状态越来越差。

  杨先生随后联系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将其接回,经鉴定,这只“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当时它已十分虚弱,右腿有点瘸而且肿胀。经X光检查,在其体内还发现了一颗弹珠,应是被人射伤。此次放飞的另一只普通鵟是11月6日市民在北京财政局门口捡到的,随后也被接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参与此次放飞活动的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邓文洪教授介绍,普通鵟为中型猛禽,体长在55厘米左右。部分为冬候鸟,每年9月到次年5月在北京停留。

  之所以将放飞地点选择在鹫峰,邓文洪教授解释,是因为鹫峰的景观特征和植被特点与普通鵟的典型栖息地相似,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鹫峰是普通鵟迁徙时途经北京的常选项之一,“在这里他们容易找到同伴”。

  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与以往放飞普通鵟不同的是,此次放飞的两只普通鵟首次背上了GPS。康复师介绍,由于猛禽佩戴的GPS造价较高,近两年才在国内普及,“两只普通鵟背上的黑色‘小书包’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GPS,对其重量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小于猛禽自身体重的5%,而且还要考虑到舒适性要求,‘小书包’的背带在普通鵟胸前做十字交叉然后固定在背上,保证短期内不会掉,也不会磨损翅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款GPS的正常使用寿命在两年以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在两年左右就会脱落,但具体何时脱落不好确定。而此次给两只普通鵟安装的GPS定位器,可通过卫星定位确定动物的具体位置和飞行高度,并内置了移动通讯模块,将相关信息传递到电脑或手机上,传输回来的数据,将有助于猛禽康复师及时了解普通鵟的康复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也将借此了解相关猛禽的行为特征和生活史特征,完善学科建设。 文/本报记者 熊颖琪

  线索提供/朱女士(熊颖琪)

(责编:贺迎春、董菁)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