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厦门市海沧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纪实

2018年01月05日08:3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

厦门海沧湾 林广明摄

题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在推动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建设进程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项目建设为生态保护让路、产业转型为环境减负、改变生活习惯为绿色生活添彩、健全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护航,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程,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2016年1月,海沧区在厦门市率先荣获“国家生态区”命名;2017年9月,又被环境保护部等部委评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区”等诸多殊荣 。如今的海沧区,涌动着产业转型的绿色律动,展开了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升腾起共同缔造生态文明新家园的铮铮力量。

构建规范协调的生态制度——机制活

海沧区坚持规划引领,构建规范协调的生态保护制度,2015年7月,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厦门市海沧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从生态格局、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等六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框架,并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引领、推动全区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海沧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形成了由区建设局全面负责生态环保工作,区发改、农林水、城管、国土及各街道全力参与,区政府办公室、效能办公室加强督查督办,与环保分局无缝对接的“大城建推动大环保”工作机制。实施“党政考核 全区建立党政同责”的工作机制,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各街道及主要职能部门签订《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机制,各街道、各部门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紧盯市区两级目标责任书任务,认真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实行一月一报、两月汇总、限时办结、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

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优

全力培育新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建成能够辐射海峡两岸的重要新兴产业基地,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成为以设计、封测和特色工艺产品产业为主导的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促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港口物流、机械制造、卫浴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探索“自贸区+总部”的模式,壮大临港物流产业,中欧(厦门)班列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新通道,推动厦门市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着力打造国内首家高分子新材料实体创业平台。海沧区将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产、城、人有机融合,出台《新阳工业区产业分类试点工作意见》试点分类扶持引导片区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营造绿色宜居环境——百姓富

“以疏堵结合、因势利导”为原则,完成过芸溪流域的山、水、田、林、路、村庄等系统性的综合治理,使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绿道系统基本形成,沿线村庄有效整治,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周边百姓更加富裕,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典范。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点线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计划为统揽,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全部75个保留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村庄污水治理全覆盖。创新建立起“一把扫把扫全区”的新型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对农村环卫实行专业化、一体化管理,并在全市推广。出台《海沧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意见》,在9个社区设置10个试点小区,探索垃圾分类试点经验。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区,通过推进公园建设、实施“四边”绿化、道路绿化、建设绿道系统、推广立体绿化、推进灾后绿化提升等方式,努力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全区高质量完成生态风景林建设,被省林业厅誉为“样板中的样板”。同时,构建起“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三级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实现城区、景区、商业区绿廊串联。201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区”。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落实《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严把施工许可关。两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为82.86%,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89%。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在全市率先铺开公共自行车系统,海沧区公共自行车日均骑行人数、锁柱使用率居全国前列。

建设环境优美的城区——生态美

2015年以来,海沧区的绿化工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国际知名花园城市、打造“文兴景秀”的精致之城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公园建设、道路绿化、绿道建设、青山挂白整治、储备地复绿等方式,努力建设更环保、更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快速推进公园建设,已建成 14 个公园、12 个街心公园,全力打造15分钟休闲圈,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场所。

充分发挥海沧区山海湖岛城一体的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城乡一体的发展规划,以建设最美滨海半马赛道为突破,由南向北串起海湾城区国际形象的主线,从海上入城拓展海湾城区开发的空间,带动海沧湾、马銮湾、东孚新城三大新城加快建设。统筹港口、城区、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128个试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工程;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创新环境监管体系

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海沧区建立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在各街道成立环保工作站,每个街道招聘5~6名环保专管员,依托社会治理联动平台,建立“四级”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将网格化环保监管全面纳入区社会治理联动,率先全市建立街道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了组织架构、工作模式、监管范围、工作制度、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提档升级,监管工作也由重点监管大气质量提升为水、大气、噪声、渣土和环境安全等全领域。

狠抓大气污染治理。海沧区大气环境基础较差,特别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数高、港口船舶移动源排放量大、在建工地多,对此,海沧区实施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建立空气质量问责制度,出台提升空气质量的综合性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通过“海沧蓝”微信群开展实时调度,督促整改,定期召开空气质量提升专题会,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突出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出台《海沧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提升过芸溪水质为目标,把山、水、田、林、路、村庄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陆海统筹、统一规划,推进系统性治理。完成过芸溪流域的系统性综合治理,使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绿道系统基本形成,沿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周边百姓更加富裕,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出台《海沧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重点企业土壤污染风险源排查工作,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开展首个关停化工企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海沧区主要农田、蔬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开展危废管理规范化示范试点和达标升级工作,建立全省首个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2016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9.82%。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整治。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理念,对马銮湾内外湾围网、吊养设施拆除、鸡屿岛地面违法设施拆除、推进实施火烧屿、大兔屿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实施海沧湾生态整治工程、全面实施海岸线整治、种植红树林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行动。建立海漂垃圾打捞常态化工作机制,成为中美海洋垃圾防治“伙伴城市”合作的试点单位。

创新环境监管体系。贯彻执行《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发挥首创精神,开展探索创新,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网格化环保监管、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在全市、全省推广。同时,还开展了在环保重点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在区政府系统全面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海沧区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重大机遇,进一步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争当五大发展先行区中多做贡献,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争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生态文明建设蓝本。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