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地 生态新城

——武汉江夏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速南部生态环境建设

2018年03月29日08: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青山绿地 生态新城

  江夏区梁子湖

  油菜花海掩映中的乡村美景。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地处武汉市的南大门、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三分秀水、三分青山、三分沃壤的自然禀赋,形成山、水、天、城的黄金组合,曾有“楚天首县”之美誉。“十三五”以来,江夏区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四水共治”、“四气共治”、“四绿共治”,加快建设武汉市南部生态新城。江夏区委、区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尽全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江夏区正在描绘一幅“城在山水中,人在风景里”的秀美长卷。

  党政同责 齐抓共管

  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江夏区委、区政府坚定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四水共治”,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三非”“三网”、排污、填湖等非法行为;抓好“四气共治”, 加大工业废气整治力度,集中开展工地粉尘治理,全面管控好散料运输、道路降尘等环节,大力整治油烟废气污染;抓好“四绿共治”,坚持“以绿为底”,做好“绿道、绿廊、绿山、绿城”四篇文章,全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整改落实,涉及中央环保督察限期整改的29项任务已全部销号,对相关责任人行政问责1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人。

  生态区创建、节能减排、生态养殖、城市管理、四水共治、森林与湿地保护等多个工作专班始终围绕“大环保”发挥积极作用。江夏区已拉开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帷幕,成功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街道3个、武汉市生态文明示范街道6个及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50个、武汉市生态文明示范村124个。

  拥抱蓝天 呵护碧水

  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经济效益,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排名中,江夏区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江夏区正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速建成武汉南部生态新城。

  拥抱蓝天绿满荆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升。深入开展“拥抱蓝天”行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0天,较2015年增长13.2%。持续开展“绿满荆楚”行动,33公里环山绿道完成提档升级,80公里环汤逊湖绿道基本贯通,4100余亩破损山体得到修复。认真落实拥抱蓝天行动计划,推进大气污染减排、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加油站油气回收等工作,改燃48家燃煤锅炉,淘汰干洗机30台,淘汰黄标车2015辆。推进扬尘污染综合防控,严格控制各类工地、道路扬尘污染,督办完成整改任务157件,督办力度不断加大,整改效果持续增强。

  保障清水入江,水环境容量持续提升。水资源是江夏区生态环境之魂,全区面积2009平方公里,水域总面积547平方公里,河湖岸线总长度984公里,境内大小湖泊22个,地表水资源总量占武汉市的45.3%。江夏区建立以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区、街、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处理好河湖管护与休养生息,维护生态平衡。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全面加强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推进长江岸线非法码头、非法堆砂场、非法采砂船综合治理,取缔非法码头46个、非法堆砂场42个,拆解非法采砂船16艘,清运砂石料近40万吨,江夏区长江岸线环境大为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监测指标稳定达标。

  推进“清水入江”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创造更多绿色GDP。实施以“清水入江”为主抓手的“四水共治”工程,投资33.1亿元启动实施36个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河湖长制,长江断面江夏段水质明显改善,湖泊水质提升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江夏区的“清水入江”项目,是湖北省首个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工程,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个中标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成后,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57万立方米,实现江夏区600平方公里城镇化区域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有效解决污水转输和尾水排放的问题。

  强化减排严格执法,重拳出击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牢牢抓住不放松,科学制定减排计划、严格落实减排项目,以减排促进企业转型、绿色发展。仅2017年就实施减排项目57个,其中废水项目11个,废气项目46个。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排查各类企业1000余家(次),对88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立案查处,收回罚金463.8万元,查封、扣押违法企业10家,对涉嫌构成污染环境罪的1家小炼油厂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极大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生态红利

  江夏区是武汉市规划建设的南部新城。江夏区已完成区级全域规划,以城区南部边界为线,北部发展现代制造业、智慧产业等工业园,南部为生态控制区,发展农业等生态产业。启动1000平方公里“农业大公园”建设,投入9800余万元建成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潴洋海湿地公园相继获批,安山街道办事处被评为“湖北省森林城镇”,安山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在抓紧建设。

  实施“三网”拆除、畜禽退养,保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区级财政投入8500万元,拆除湖泊拦围网养殖22.26万亩,实现了全区湖泊渔业“三网”全面退出。全面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实施全面退养,投入补助资金8850万元,退养畜禽养殖场(户)39家,拆除栏舍面积12.54万平方米,水环境治理综合成果不断扩大。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蔬菜标准化基地10万亩。新增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个、农业经营主体463个。互联网+农业电商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1亿元。完成江夏农业大公园整体规划,申报创建武汉都市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打造了农家畈、田子海等20多个特色鲜明、荆楚风格浓郁的美丽乡村,五里界童周岭村和群益村双双入选“武汉市十大最美休闲乡村”,童周岭村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镇”和武汉市唯一的“全国文明村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形成了小朱湾“教授村”、金水武当“养老村”、安山青春“创业休闲村”、山坡红专“观光度假村”等一批特色经济村湾,梁子湖大道、107国道、马法线沿线3条美丽乡村发展带初步成型。

  如今,“生态江夏底色”正在逐步彰显。让江夏区碧水长流、青山常在、蓝天常驻,2018年,江夏区正持续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努力打造山水相依、文脉相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北生态样板”。 (蔡俊)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