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碑林瞻“三绝”

舒小骅

2018年04月25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浯溪碑林瞻“三绝”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风光

来自网络

奔腾不息的湘江流经湖南省永州祁阳县城西南,一道清澈的浯溪涓涓注入其间。岸边有苍崖石壁巍然耸立,连绵78米,最高处拔地十余丈。这里高低错落地分布着505方摩崖石刻,字体大的赛金刚,小的如蚂蚁,而且真草隶篆诸体俱全。自唐代以来,先后有李阳冰、米芾、黄庭坚、秦观、李清照、解缙、徐霞客、何绍基、吴大澄……共计250多名文人学士来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摩崖碑林。小小浯溪,不过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像磁石一样吸引诸多历史名人莅临?其原因不得不归功于一块离地仅1.5米高,3.2米见方,然而比金玉珠宝更珍贵璀璨的摩崖石刻——由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字的刻碑《大唐中兴颂》。

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之先声。公元771年,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将10年前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写的《大唐中兴颂》旧稿补充修定,派专人赴临川请来好友颜真卿书写,于夏六月刻在摩崖之上。此篇颂文一共332字,是元结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前“序”舍弃骈文而采用散文撰写,词语朴素、简洁、明畅。后“颂”系韵文,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打破陈规,大胆出新。在内容上不一味的阿谀,而是颂讥相兼,明颂肃宗中兴,暗讥玄宗衰落,对“安史之乱”的起因与平定中的诸多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用来教育后世引以为戒。形式上不固守四句一韵而变为三句一韵,各段韵数依内容而定。句中文字不追求平仄相错,也不讲究对仗。全颂不饰辞藻,不用典故,通畅易晓,故被后人称为文奇第一绝。

身为平定“安史之乱”功臣的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倡导书法革新,主张“复北碑之法,革行楷之俗”。他写此碑的体例虽为楷书,却用了篆隶的笔法,即行笔运中锋,横竖遒劲雄壮,力透纸背。出笔用藏锋,撇、捺、勾、勒俱可扛鼎。每字直径20厘米,字形方正,结构紧密,气势恢宏,韵味浑厚,字里行间洋溢着刚毅之气。颜真卿在碑中讲求字形变化,单一个“国”字就出现四种写法。他还自创简体字11个,体现了敢于革新的勇气。如“戎卒前驱”的“驱”,右偏旁写成“丘”。古人赞此字“若千金骏马依山丘而立”。碑文一反从右至左的常规写法,为从左至右,特地彰显碑文“明颂暗讥”之意,让人正文反读。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时已经63岁,这是他生平最得意的巨幅作品,达到了颜体字成熟时期的艺术高峰。自唐以后,历代书家无不为之倾倒,可谓“丰碑读一过,百拜不能休”,故字奇为第二绝。

刻中兴碑的摩崖石临江壁立,色泽清润,质理紧密,偌大的石面平坦如斧削成,几乎无褶皱,仿佛天生为镌刻而备。虽然碑石历经千年,风吹日晒,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辨。这石奇为第三绝。紧挨中兴碑的左右两侧分别刻着宋代米芾和黄庭坚的诗。黄庭坚酷爱颜字,几次专程赴浯溪学习,以至于“摩挲石刻鬓成丝”。比邻的还有清代书法金石大家何绍基和吴大澄的诗刻。众名家的手迹对中兴碑形成群星捧月之势,更衬托出这方“摩崖三绝碑”的不朽光芒。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5日 第 12 版)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