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2018年05月17日13:42  来源:封面新闻
 
原标题:【美丽中国长江行】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重庆向东,沿长江而下约70公里就是长寿区。过去坐船从重庆到长寿,顺江而下要1天;而从长寿到重庆,逆江而上要3天的时间。

  长寿经济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对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情况进行监控。

  如今有了高速公路,这段路程已经缩短到1小时20分钟。而滩多险阻的长江上游,在新世纪初三峡大坝蓄水后,猛然成长为万吨级航运通道。

  而流经长寿的另一条古老的河流,也因水利改换了模样。这就是长江北岸的支流龙溪河。

  1956年10月,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建成,拦河坝挡住奔腾的河水,形成了一个约6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狮子滩水库,又称长寿湖。

  狮子滩水库(长寿湖)。摄影/陈勇

  南下的河水在这里停下脚步,吞噬掉9300多户人家的栖息地,膨胀为一望无际的人工湖。就像那首《水调歌头游泳》里描述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川东重工业基地

  长寿被称作重庆的东门户,东、西、南面均濒临长江,辖域水系丰富,长江北岸的大竹县、梁平县(现梁平区)以及长江沿岸丰都、忠县货运客运,都要取道长寿。

  解放以前,长寿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主,人们的生活被长江和它上面川流不止的慢船摆布着。

  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给长寿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民政府内迁前,已发现长寿滩涂密集,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在长寿县城桃花溪以及北部龙溪河进行查勘,并计划兴建水电站。1941年桃花溪发电厂建成发电;1944年,龙溪河下硐水力发电厂建成。

  长寿城内桃花河清漂。摄影/张异

  随后,国民政府和民族资本家利用水利之便,开始在长寿大规模兴建工业,包括生产氯酸钾、钾铜炸药的第二十六兵工厂、火柴原料公司、冶金业的电炼厂、电熔厂、电化厂等等。

  1945年,长寿工业达到极盛,拥有产业工人超过3000人。长江沿岸,星罗密布各种化工、机械企业,使长寿被称作“川东工业之母”。

  长寿区与桃花河。摄影/谢智强

  西南第一人工湖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的建设步伐加快,电力吃紧,决定大力开发长寿水电资源。1956年10月,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水电站——龙溪河狮子滩水电站建成发电。

  由此形成的水库,也成为西南第一个人工湖——长寿湖。长寿湖面积广阔,拥有100多个小岛,可耕地数千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规划为长寿湖农场,遍植果树,养鱼增收。

  据长寿县的老人回忆,上世纪60、70年代长寿湖飞禽极多,“野鸭多得能够吼下来”,即人们齐声大吼,就能让野鸭受惊落入湖中,被人捡走。即使在困难时期,长寿湖岛上仍然有野味,农场的一位书记走在田坎上,竟能一脚踩只野兔,带回食堂给大家打牙祭。

  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渔民开始在长寿湖使用网箱、撒化肥养鱼,加上大规模旅游开发、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长寿湖以及龙溪河生态急剧恶化。

  与此同时,不只是长江支流,长江干流也在近一个世纪的经济开发中,伤痕累累。

  还貌绿水青山

  1999年,据《中国环境报》的报道,长寿龙溪河上游两岸工业生活排污,造成河水污染严重,成了“六彩河”。

  龙溪河下游的长寿湖也不能幸免。为使鱼快速生长,养殖户直接在湖中撒化肥,令藻类疯长,水体严重污染。

  长寿经济开发区,中法合资的污水处理厂

  为了遏制长寿湖和龙溪河水体进一步恶化,长寿和龙溪河上游垫江等地开始联合治理河流污染问题。长寿湖的治理也开始了,湖中网箱网栏被要求拆除,受到养殖户的抵制,长寿领导班子组织专门小组,努力数年,才将问题攻克。

  2008年以后,长寿湖和龙溪河的水质渐有起色。对长寿政府来说,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

  川东、渝东地区天然气储量极丰。上世纪中叶以来,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使得化工成为川江地区第一大产业。

  基于运输、取水、排放等方面的考虑,化工企业通常都设在长江边,长寿与上游的泸州、下游的涪陵、万州都建立了化工园区,加之长江下游的化工企业,使长江一度成为了“石化走廊”。

  2010年,长寿申报国家级化工园,将企业集中到了长寿西南角的老工业区——朱家镇。因为这里是下风区,和主城区有山丘作为天然隔离带。

  为了控污,园区修建了1家大型危废处理填埋厂和2家集中污水处理厂,并从欧洲引进了处污技术。据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介绍,经过处理的污水能达到1级A水平。 (何晞宇)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