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动物保护理念: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陈效卫

2018年07月20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驻外记者手记)

在采访巴西的一家企业时,我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野外作业人员在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丘陵地带清理施工现场的树木时,突然发现树上有个鸟巢,企业聘请的环境工程师立刻下令封锁现场,直到巢中的卵全部孵化成小鸟飞走后才重新开工。为此,该项目停工前后长达33天!

如此重点保护的鸟儿,是濒危或稀有物种吗?不是。它是一种名为“红腿叫鹤”的涉禽,生活在南美多国,比较常见。在记者常驻的里约热内卢市,也经常看到其觅食的身影。

既如此,为何要兴师动众、停工这么久?那名环境工程师给出的答案是:鸟儿不干涉人类的自由,人类也没有权力随意干涉鸟儿的自由。

换位思考,这个答案就特别容易理解。鸟巢是鸟儿产卵和育雏的“产房”和“育儿房”。施工现场的机器轰鸣声无疑会惊吓到鸟妈妈和雏鸟。若擅自对鸟巢进行迁移或拆除,很可能会直接伤害到鸟儿的性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造物主并没有赋予人类肆意剥夺其他动物生存繁衍的权力。

作为地球上最年轻的物种之一,人类从开始直立行走,到19世纪前后繁衍到10亿人口,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但从10亿发展到70亿人口,却只用了200年。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擅长使用工具和大脑的人类,在成为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物种后,肆意开发、滥用资源,导致许多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走向濒危甚至灭绝。据统计,目前地球上动物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界正常灭绝速度的100至1000倍。

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人类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动物的不断灭绝带来了无情的惩罚。人类意识到了严重后果,转而开始尝试采取补救措施。目前公认的理想补救方式是就地保护,即根据地理环境建立森林、地质、湿地等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地。就地保护的范围越广,动物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度就越大,就越接近于原生态。在巴西73个国家公园中,有的面积较小,如30多平方公里的里约市蒂如卡森林公园;面积较大的有3.9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图穆库马克山国家公园。为了让动物充分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其中42个国家公园不对公众开放。

跟就地保护相比,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等迁地保护方式,如亡羊补牢,为期不晚。实际上,若不真诚关心爱护动物,人类仍会陷入“破坏——保护——破坏”的怪圈和物种不断消失的无奈。

在巴西人眼中,即使是就地保护,也有很多缺陷。他们认为,人类圈定的国家公园面积再大,也不是动物的天然家园。对于绝大部分非稀有、非濒危动物而言,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原生态的物竞天择。这就需要人类放下“万物主宰”的架子,抑制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开发,让动物按自然界法则生存繁衍。

那位环境工程师说得好:真正的保护,就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巴西动物保护理念的真谛所在。停工33天,巴西为保护动物提供了范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0日 22 版)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