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之下的大粮仓

2018年08月04日13:56  来源:新华丝路网
 
原标题:沙海之下的大粮仓

444

图为白土梁国营林场种植的沙棘与葵花(吴紫光摄)

  航拍影像中清晰可见,库布其沙漠被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分割成若干金色区域,流动的沙丘被牢牢锁住。茫茫沙海在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停止了生长蔓延,孕育出新的生机。经过改良的沙漠土壤上不仅长出了玉米、葵花、甜菜、蔬菜、水果,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位列我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撕去了“不毛之地”的标签。

  政策引领:生态修复新模式

  在这场绿色战役中,治沙理念被不断更新,“向沙漠要效益”“向沙要粮”成为了沙漠治理的最新目标。为了鼓励对沙漠资源的开发利用,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造林大户参与生态治理,合理开发沙漠资源。

  政策支持之下,国营林场、造林大户、私营企业、生态示范区等治沙主体纷纷开始研究沙漠生态的据地特性,开展变沙漠为后备耕地资源的尝试,建设生态农牧业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利用高蛋白沙生植物资源发展蛋白有机饲料产业,适度发展本土化畜禽养殖,并发展现代化绿色节水农业,推进沙漠有机农业。甘草、沙棘、紫花苜蓿、文冠果等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在库布其沙漠大放异彩。

  因地制宜:修复效益两不误

  在改良土壤,发展经济的不断探索中,一些特殊的植物成为沙漠对于沙区人民的特殊馈赠。

  “甘草治沙改土扶贫”是库布其生态改善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甘草是一种耐干旱、免耕无灌的名贵中草药,它对沙地和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同时甘草根瘤大量的共生固氮菌能够增加土壤氮肥含量,培育土壤肥力。

  甘草种植不仅改善了土壤条件,还带动了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当地企业与农牧民合作,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农牧民负责沙漠土地种植管护,甘草长成后由企业回收加工,实现企业与农牧民的双赢。

  同样脱颖而出的“治沙功臣”还有优质饲料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当地企业与牧户通过大量种植紫花苜蓿使得草畜得以平衡,实现了养殖业、种植业的互补发展。

  有机种植:引领示范致富路

  改良后的沙漠土壤是种植绿色、有机食品的生态净土,库布其产出的绿色作物、有机瓜果蔬菜纷纷成为餐桌上抢手的美食。

  白土梁国营林场在生态修复后成为了一片沃土,这里种植的沙棘、红枣、桑葚、南瓜、燕麦、葵花籽因为品质优良,从来不愁销路。难以想象的是,在90年代这里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场长王双喜接手林场管理工作后,开始改革林场的经营方式,利用优质的土地资源发展绿色作物的种植,林场突破了发展瓶颈,不仅要搞种植,还要实现自己生产、自己加工,打出绿色品牌的新目标。

  无独有偶,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也通过有机瓜果蔬菜的种植将改良后的沙漠土壤变成了宝地,运用沙产业所倡导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理念推进沙漠绿洲建设和有机农业发展。

  2017年10月,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引进了航天新品种猕猴桃番茄,经过将近半年的精心培育,终于试种成功。培育员完全遵循他们的自然生长规律,从播种到果子成熟用了将近5个月,比市面上的普通番茄多了近40天的生长期,中间不添加任何农药和化肥,连授粉都是通过蜜蜂进行。以同样方式种植出的有机果蔬还有西瓜、黄瓜、草莓,甚至还有热带水果火龙果、木瓜。据技术员刘雪芹介绍,这些有机果蔬供不应求,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技术员还为周围的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引领他们走上了一条“有机农业”致富路。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生态修复,库布其沙漠从人人谈之色变的不毛之地变为抢手的“金色粮库”,实现了从防沙、固沙、治沙到用沙的华丽转身。(潇潇)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