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 试验田里花正开

制定并实施一揽子先行先试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

黄 娴

2018年08月24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多彩贵州 试验田里花正开(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试验区③)

夏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云雾缭绕,翠绿的梯田时隐时现。

吴德军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贵州是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贵州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注重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找到结合点。

日落时分,贵州贵安新区车田河波光粼粼。沿着河边,车田村村支书雷善林边走边看,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记录着,“作为河长,每天巡河既是工作,也是生活。”

同样的故事,在贵州的每一条河流上演。2017年,贵州全省铺开河长制,同时,设立“双总河长”,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总河长。河长治河,是贵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7年,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

作为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两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了以大生态战略行动为基本方略,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为基本路径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格局。

制度建设筑牢绿色之基

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党委书记廖永生清晰记得,2016年他从该县另一个乡镇调离时,县里相关部门对其曾任职的乡镇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印象深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敬畏心更强了。”他说。

通过这样的“大考”,基层干部对待自然资源不敢乱作为、胡作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贵州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看来,“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7年7月,遵义市凤冈县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凤冈县水务局针对辖区内占用河道修建违章建筑的行为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但凤冈县水务局一直未予回复。为此,该院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批准,依法对凤冈县水务局怠于履行河道监管职责一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监管单位怠于履行法定职责,被告上法庭,这在贵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省制定并实施了一揽子先行先试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出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达108个,资源环境司法机构实现全覆盖。

从实行生态污染第三方治理,到乌江、赤水河、清水江等河流湖泊实行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从全省25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到探索实施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组合拳”,直击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催生了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多元共治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贵州绿色发展的基础。

生态产业孕育绿色动力

“既要生态美,还要百姓富,这样绿色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启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贵州上下形成的共识。

“今天我拿了200斤蜂糖李来卖,每斤售价在30至50元,还不够卖呢。”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许埋村蜂糖李种植户卢朝英告诉记者。依托当地独特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镇宁县大力发展蜂糖李产业,全县种植蜂糖李6.6万亩,2018年产值预计达6.48亿元。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孙章和说:“把生态优势用好用足,就能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

在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贵州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产业效益。

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村如其名,村里河流纯净水率高达95%、溶氧量超过9.7%,水温常年稳定在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

“这里的水资源绝了。”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跑遍全国各地后,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冷水鱼养殖产业落地在此。“好水,让净河村从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德旺乡副乡长蒋志国感叹。

各方合力践行绿色理念

每年盛夏,贵阳都会上演一场绿色思想盛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盛事,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张名片。2018年是该论坛创办10周年,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表示,“作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论坛年会将更加致力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职工,上山开展义务植树,这一“惯例”在贵州已坚持3年。“领导干部带头表率,号召所有人一起爱绿、护绿。”蒋志国深有感触。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颇为感慨地说,“贵州的天上、山上、水里、地里四条生态底线越守越牢,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从2017年起,贵州省将每年的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为了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贵州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制了大中小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读本。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博士、硕士授权点达20个。另外,还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374个、生态村515个。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4日 20 版)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