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环境是件很酷的事

袁 昕

2018年09月11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清洁环境是件很酷的事

在浙江南黄古道开展的净山捡拾活动

资料图片

今年9月15日是第33个国际海滩清洁日,也是150个国家共同发起的首个世界清洁日。在全球都在关注垃圾问题之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中国:在海滩边、景区里、山野间、高原上、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捡拾垃圾,也有很多民间组织带领大家规模化、科学化地捡垃圾。用一位志愿者的话说,“行动比语言更具力量,清洁环境也能成为一件很酷的事。”

从捡拾开始

每月的第三周,在苏州的灵白山上,都能看到一群捡垃圾的人,他们或是俯身捡拾石阶上被遗弃的果皮纸屑,或是用取物夹探身拾取石阶旁树丛中的塑料制品。这场持续五年的净山活动始于一次户外运动时的经历。2013年11月,13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杭州环山游玩时,眼前所见不只是青山碧水,还有花花绿绿的垃圾。一路上,大家都在思考,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时,如何为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大家俯身捡起垃圾的那瞬间,他们找到了最适合的行动方式。此后,他们陆续进行了数次净山活动,并于2015年发起了“捡拾中国”项目,希望能倡导公众关注身边的垃圾问题,随手捡拾,随手公益。

海风吹来,写有“净滩”字样的蓝色旗子随风飘扬,大海从来都是瑰丽而壮阔的,但垃圾杂陈下的海滩却显得那样荒芜。一群人在沙滩边忙碌着,为海滩解除束缚,一次次俯身换来的是愈加洁净的大海。

11年前的一封邮件促成了这个净化海洋垃圾的社会组织的诞生。当时,专注于社区环保活动的刘永龙收到一封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邮件,询问他是否能够承接海滩清洁活动的组织职责。净滩活动这个形式触动了他,促使他有了启动仁渡海洋公益项目的念头。经过努力,净滩活动得以真正落地,首次活动选择了地处长江口和钱塘江口的南汇嘴,75名志愿者捡拾垃圾715件,共计129.5公斤。此后,仁渡海洋从一个志愿者机构转变为专业的海洋环保机构,净滩活动场次逐年增加,2017年,参与志愿者达到1282人次,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这一积极行动之中。

以科技助力

打开微信,点击捡拾中国开发的“捡星地图”小程序,人们可以在“垃圾地图”上查看全国范围内被标记的失控垃圾堆,也可以标记身边的垃圾。当这些垃圾变成地图上的一个个红点时,意味着它们有了被清理的可能。目前已有416个失控垃圾堆被标记在地图中,共5408人加入了这一行动。

“户外失控垃圾需要人们的持续关注”,捡拾中国创始人王子人告诉笔者,捡拾中国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名为“捡拾地图”的小程序,为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提供帮助。个人、组织能在平台上自主发起活动,实现志愿者招募、活动展示及捡拾垃圾数据上传。截至目前,共计50多家机构在捡拾地图上发起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实现数据共享。

对社会团体来说,他们不只追求垃圾被清理这一结果,还追求这一过程的附加价值。仁渡海洋联合了24个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7个科研监测点,每年定时定点进行6次科研监测,通过科学规范的数据记录,形成年度报告。

刘永龙告诉笔者,他们会对新来的志愿者提前培训。到达监测地后,志愿者首先确定一块长105米的区域,并将这一区域分为5个断面,每个断面宽5米,原则上,志愿者要将从高潮线到水面的垃圾全部捡拾干净。

捡拾只是起点,志愿者还要对垃圾进行计数、称重及分类,刘永龙介绍,通过抽样获得的监测数据可以初步反映整个区域的海洋垃圾情况,不仅能够进行监测点间的横向对比研究,还能进行季节性、跨年的纵向对比研究。为更深入、更具体的精细化分析做铺垫。

自源头干预

垃圾问题一环扣一环,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协同解决。在世界清洁日,公益组织联合了全国各大社会公益组织、学校、景区、企业、社区等合作伙伴,呼吁公众在9月15日这一天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到清理身边失控垃圾的行动中。

在城市里,垃圾分类是提升居民环保观念的有力举措,“我们作为普通城市公民,每天能够处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行动”,上海爱芬环保创始人宋慧认为,垃圾分类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能够天天践行的环保行动。

截至2017年底,爱芬环保已经在上海273个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覆盖了大约15万户居民。每个小区基本上有30%-80%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减少了30%—70%用于填埋和焚烧的垃圾,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改善了被垃圾污染的环境。

在上海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各小区内,居民通过每日垃圾分类换取积分,用累积的积分换取奖品,这种叫绿色账户的奖励机制促进了一部分居民的参与。

仁渡海洋组织的2018年第3次科研监测活动,共有453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清理海洋垃圾58525件,共计263.8千克。“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参加到环保行动中,现在只要我们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报名开放后两三天内就满员了”,刘永龙告诉笔者,环保问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事情,每个公民都需要采取行动,“有些人大谈低碳环保,但每天提着一次性塑料袋,用着一次性杯子,言行相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11日 第 08 版)

(责编:施麟、董菁)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