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研究,有追不完的谜

王 慧 李滢嫣

2018年10月25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恐龙研究,有追不完的谜(科技大观)

动画片《小猪佩奇》一度风靡全球,片中乔治弟弟最喜欢的恐龙玩具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作为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动物,恐龙不仅是电影、小说的常见角色,而且是科研人员不断研究的对象。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北方戈壁沙漠地区发现了乌拉特半爪龙、彭氏西域爪龙两种新的恐龙化石。这个发现有助于理解恐龙的进化过程。

新发现的两种恐龙属于阿尔瓦雷斯龙类。这类恐龙早期有3个指爪和较长的“抓握性”前肢,易于捕猎,后期却演化出短而粗壮的前肢和单爪,具有早期鸟类的特征。此前,它们的化石记录只包括约1.6亿年前的最原始类群和晚于9000万年前的进步类群。新发现的两种恐龙正好处于中间过渡阶段,填补了进化过程中化石记录的空白。四肢的演化,使动物可以上天入地,向各个方向适应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种类,是生物进化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

虽然在演化为鸟类的道路上,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最终还是灭绝了,但却为我们理解恐龙在食物链位置上的变化提供了参考,即如何从食肉转变到食虫的。研究团队成员、南非金山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约纳·乔尼尔认为,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的四肢演化或许与其食物的变化有关,晚期类群演化出的巨大单爪,很有可能是用来挖掘破坏朽木和蚁穴,帮助它们吃食内部的蚂蚁或者白蚁。

恐龙改变自己的主食,是因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长久以来,人们迫切地想了解远古时代的环境和生物,鉴古知今,增进对现代生物环境的理解。

在众多古生物中,科研人员对恐龙的兴趣尤为浓厚。从研究角度来看,一是恐龙是中生代时期的统治性动物类群,分类众多,类似于今天的哺乳动物,值得研究的内容多;二是恐龙超出了人们现有的认知,与现在熟悉的动物相比,它既不“冷血”,也不“温血”,非常神秘;它巨大的体型颠覆人类的想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神秘而巨大的恐龙带来了太多遐想空间,使人类对它的热情有增无减。从25年前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到最新的《侏罗纪世界2》,好莱坞对恐龙的逼真演绎已经进行了5部,霸王龙、迅猛龙、剑龙、翼龙……每一部电影都不断有新恐龙角色出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恐龙。以恐龙为主题的博物馆、动物园、主题公园等随之而来,进一步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也让恐龙为展览业、旅游业等增添了经济效益。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5日 22 版)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