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洪水“利害”,打磨管理利器

2018年10月30日08:21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认清洪水“利害”,打磨管理利器

据媒体报道,10月中旬,法国南部的奥德省骤降暴雨,多处要道被冲断,大量路面彻底被洪水淹没,变成河道。

事实上,一场大暴雨让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瞬时沦为“泽国”的现象并不鲜见。法国尼斯综合理工大学前校长菲利普·顾博维尔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场景也曾发生在美国、日本的城市。

有研究指出,洪水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率最高,且经济损失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使得洪水管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如何加强洪水风险综合管理,减小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无疑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样,这也是近日召开的洪水管理国际论坛上,各国专家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雨洪也是一种资源

在国际洪水管理论坛主席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教授看来,有些人在谈论洪水时喜欢用“管控”一词,但实际上人类是不可能控制自然的,只能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程晓陶也认为,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是当代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洪水管理研究的专家之一,程晓陶介绍,洪水风险管理是洪水管理的模式之一,即在充分认识洪水“利、害”两面性的基础上,协调处理好人与洪水之间的关系。

“洪水可能带来灾害,但换一个角度看,雨洪也是一种资源。所谓风险管理,追求的是适度与有限的管理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相反,要注重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程晓陶说。

水利部原总规划师张志彤认为,实施洪水风险管理是防洪的关键。他指出,受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约有70%的国土面积会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江河洪水、山区洪水、暴雨内涝等洪涝灾害频发。

为了尽可能降低洪水带来的风险,编制风险图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近年来,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3.02亿元,推进实施《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合计编制完成了我国重要防洪区49.6万平方公里的洪水风险图,涵盖全国所有重点防洪保护区(40.8万平方公里),国家重要和一般蓄滞洪区78处(2.9万平方公里),主要江河中下游洪泛区26处(0.88万平方公里),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45座(1.3万平方公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198处(3.7万平方公里)。

量化“韧性”提高应对洪灾能力

围绕洪水风险管理,国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但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认为,一方面洪水风险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洪水灾害的备灾、救灾等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得出评估数值,而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害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需要基于评估数值,对城市或地区应对灾害的“韧性”进行量化研究。

所谓“韧性”,强调的是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适应性。为了解释“韧性”,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画了一张“U”形图表。在图表中,纵轴为城市系统功能,横轴为时间。当致灾外力超出系统防御能力时,曲线开始下降。降至最低点后,曲线开始回升,即进入恢复重建阶段。

通过量化“韧性”,可以了解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进而更好地辅助决策。以曲线上升阶段为例,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指出,通过评估,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灾害响应措施,比如是否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力财力,以及延长或者缩短恢复重建的时间。

菲利普·顾博维尔认为,应用智能解决方案,打造智慧城市,也是提升城市应对洪灾能力的重要手段。这首先需要安装多种传感器,收集地势地形、雨水等信息,以全面的视角对灾情进行高效的监测与评估。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也将对于洪水灾害的研究和科普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年轻人带上头盔,体验洪水来临的场景。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人们模拟洪灾发生时的场景,进行救灾路线规划和演练,从而增强应对的能力。” 菲利普·顾博维尔说。(记者 唐 婷)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