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气实现双“第一”

2019年01月29日08: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浙江治气实现双“第一”

浙江省杭州市环保、交警部门联动,开展以柴油货车为重点的道路执法行动。
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供图

冬日的周末,晴空万里,家住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锦都社区的李女士带着6岁的孩子来到江滨绿廊溜达。

“只要空闲时天气晴好,一家人就会出来逛逛,呼吸一下清新空气,活动活动筋骨,感觉很惬意。”李女士说,这些年空气质量逐年提升,家乡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她有了浓浓的“乡愁”。

正如李女士所言,“蓝天白云”已成为浙江又一张“金名片”,并越擦越亮。日前,2018年浙江治气成绩单出炉: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85.3%,上升2.6个百分点;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前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5个城市进入全国前20名。

由此,浙江在连续3年获得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优秀后,又实现了两个“第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省份,空气质量入围前20名城市数量全国第一。

治理工业废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空气质量改善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多领域、全方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成果。治理工业废气,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在其中至关重要。

“搬到新厂房,不仅用上了现代化生产设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重要的是我们不用再贴着‘污染环境’的标签。”美园滚漆厂负责人徐美园激动地说。

随着美园滚漆厂在丽水市云和县工业园区木玩滚漆中心的正式投产,云和县60余家滚漆企业全部入驻园区,用上了浙大研发的新型废气处理设备——木制玩具滚漆与废气处理器。至此,彻底告别了以前“处处冒烟”的“低、小、散、乱”无序状态。

如今,走进云和工业园区内的木玩滚漆中心,处处是忙碌的景象;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现代化的滚漆设备,和过去“乌烟瘴气”的小作坊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第一个用上新型废气处理设备的企业,在云和金茂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滚漆车间,只见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滚漆系统,每一台滚漆机上多了一个“大吸管”,在车间里闻不到一丝油漆味,漫天飞扬的粉尘也不见了,车间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旧设备产生的粉尘很多,每天带着一张干净的脸上班,晚上拖着一身的粉尘回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现在好了,新机器可以把废气、粉尘都吸进去,操作也很方便。”公司员工杨胜荣说。经初步检测,这套系统的收集率和净化率都在90%以上,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限值。

不只环境好了,碧源滚漆厂的负责人吴碧园告诉记者:“入园以后,生产规范了,生产技术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也打响了。我的厂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台州、义乌等地的客人,订单源源不断。”

云和滚漆行业整治只是浙江治理工业废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缩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废气是影响浙江空气质量的“症结”,整治淘汰大气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正是该省治气的“杀手锏”。2018年,浙江完成清洁排放改造项目100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1075个,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5500余家。

严格执法,大力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我也不知怎么回事,竟要被当场罚款。”被现场拦停的车牌为C195F的柴油货车师傅一边压低声音说,一边急得不停擦汗。开了这么多年货车,头一回碰到这么严格的执法。这也是杭州开展以柴油货车为重点道路执法行动的第一张罚单。

“执法行动分工明确,交警部门负责指挥引导车辆,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排放检测。”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科长陈昀介绍,车辆的“废气吸收率”超过国家标准2.5,视为“排放超标”。由交警部门现场处以200元罚款,生态环境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超标车辆信息纳入“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信息系统”,持续跟踪监管。对15天内未整改的,由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追加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将超标车辆信息抄送交通部门,共同督促营运超标车辆维修整改。

2018年5月30日,车牌为浙AA06L2的柴油货车就因未在规定期限内(15日)整改合格而上路行驶,在5月10日被交警处以200元罚款后,又被生态环境部门再次处以500元的罚款。

“我以为被交警处罚后就没事了,主要还是因为心存侥幸,限期整改的要求也没太放在心上。原以为不会再追查了,没想到再次受到处罚。”车主王师傅被再次处罚后懊悔不已。

“当场拦停”“现场罚款”“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未改再罚”……这些“强硬”的执法手段,已在浙江多地铺开,有力地推动了柴油货车治理。2018年,浙江共淘汰了柴油车两万多辆。

此外,浙江还严格机动车环保准入,对轻型柴油车实施国五标准;提升油品质量,提前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推进机动车遥感监测,累计建成遥感监测设备40套、监测70万辆次;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和岸电建设,严格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完成187个岸电建设项目。

建立专家团队,强化治气科学技术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讲究科学、精准施策,依靠科技切实提高治理水平。在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浙江省还存在许多短板。”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浙江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首席技术顾问队伍,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百人专家库,负责常年提供对口技术帮扶,为各地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地为企业“把脉问诊”和技术指导。

在温州,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蔡克一见到对口帮扶的首席技术顾问——浙江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忠标,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从统计来看,2016年和2017年臭氧作为温州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超过PM2.5,温州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治理水平还不够高,今后随着PM2.5浓度的进一步下降,臭氧问题可能会进一步突显出来。”

“脱VOCs与脱硝,如果控制得好,臭氧也会减少。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核心其实还是减排,要找准这个污染物,并把它减排掉。”吴忠标表示,下一步,会带着团队到温州进行深入调研,然后对症下药,量身打造切实可行的治气方案,并协助企业从源头上加强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产学研对接。

在绍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支持下,以仪器分析为基础,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准确的异味评价体系,实现了大气异味问题可评价、可溯源、可预警。

“异味评价体系合理、客观,企业通过异味评价体系的数据提取,可以实现靶向施策、定向管控。”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礼高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异味评价体系试点企业,公司已连续多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治理,确保企业异味达标排放。

浙江通过一系列举措,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永续的美丽乡愁。(见习记者朱智翔 记者晏利扬)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