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开门蓝" 一季度重污染天数:零!

2019年04月13日18:24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一季度重污染天数:零!

4月12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今年1月至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一季度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平均为90.9%,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对比去年的记录,设区城市和县级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今年同比分别减少了12天次和16天次。“浙江空气环境质量改善之大前所未有。”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改善并非一蹴而就。在省生态环境厅的一张空气质量记录单上,记者看到,2018年全省重污染天数为15天次,2013年则是174天次。今年,浙江省能否保持住“开门蓝”,将这个数字维持在零天次?

可喜的“开门蓝”

治气是一场硬仗。重污染天数从174天次到零天次,浙江做对了什么?

浙江花了5年时间治气。其中煤电厂的超低排放和燃煤小锅炉的淘汰成效很大,因为治气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能源结构调整。

“浙江的电厂基本都做过‘治气手术’。”浙能嘉兴电厂前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中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超低排放从清洁生产水平的标杆,到现在成为电厂的“标配”,全省3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而今年,超低排放正式从政策鼓励升级为法律要求——《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如果不超低排放,那就是违法。

毫无疑问,治气的门槛不断提高。2018年,浙江全省11个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有专家指出,从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效果很明显,但全国其他区域早于浙江发现,到了30左右,很可能PM2.5的治理就到了一个瓶颈。

空气质量再提升很难,但浙江正在努力。“2019年一季度的成绩单可以说明,浙江正在突破瓶颈期,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污染防治处负责人说。

老天帮忙有几成

治气靠天,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久晴必霾”也经常被老百姓挂在嘴边。人们不禁要问,浙江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是否也是天公作美?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重污染天气高发季,浙江的重污染天气大都受北方污染物输入影响,一阵北风在给北方带来蓝天白云的同时,也会为浙江蒙上一层阴霾。但老天给浙江送了一份“大礼”——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期间,北方静稳天气较多,风向也多为西南,浙江受外来污染物输入性污染的频次下降不少。“浙江空气质量的跨越式改善,确实存在气象条件好这个偶然因素。”省生态环境厅大气污染防治处负责人坦言。

有人说,一季度是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那二季度呢?全年呢?空气质量会不会出现反弹?

“人的体质好,便不容易因为外界环境而伤风感冒,现在浙江的空气质量,就有一副好体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北方的输入性污染来了之后,浙江空气不像前几年那样会“爆表”得很快。

也就是说,雾霾天会有,但不会像以前那么多。2019年一季度,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到90.9%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新战役怎么打

每一个园区、每一个企业、每一辆货车,都是接下来浙江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点。“要管到每一个点上,不留任何死角,全覆盖和全链条摸排。”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柴油货车的治污成为今年的“克艰重点”。有人为浙江治气算了一笔账,一辆柴油货车的废气排放量等于200辆小型机动车,而一艘船的废气排放量等于50辆柴油货车。因此,管好船舶、货车和油品是治气的下一个重点。

“PM2.5还有降的空间,主要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清理整顿。”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郑玉芳告诉记者,宁波建成了221套国内先进的全自动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装置,建在化工企业排放口和厂界;投入17亿元,完成734家石化、化工等工业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累计削减挥发性有机物1.6万吨。据了解,全省也将在2019年推进1000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

重污染天气和臭气异味是老百姓判断治气成果的“风向标”,也是接下来浙江治气工作的重点。今年浙江将提高工业臭气废气收集和处理效率,涉气重复信访率比2017年下降20%。此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即将修订出台,提高预警分级标准,增加应急减排措施,加强区域应急联动。(陈文文 王世琪)

(责编:任妍、杨波)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