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粉、混合、拌均匀、上模具,盘香成型,篦子晾晒”。走进威县方家营镇四马坊村,王氏合香传承人王雪景正忙着用古法手艺制作盘香。
“根据历史资料和县志记载,我们村世代以制香为主,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工艺复杂,加上年轻人不愿意干,最后仅剩下两家。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扶贫工作队一来,积极帮我们搞宣传、树品牌、找销路,把即将失传的古法制香手艺拯救了回来,从开始的2户到现在的23户,从制作单一的草木香到现在可以制作十几种香型的熏香,从原来年收入1万多元到现在达到了16-17万元,我们的熏香越来越受欢迎,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王雪景高兴的说。
2018年3月,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队入驻威县四马坊村开展扶贫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研,最终找到了“以恢复古法制香工艺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扶贫之路。威县是“冀南棉海”和葡萄种植大县,棉花和葡萄枝干正是制香的原材料,同时四马坊村有着几百年的传统制香历史,这种区位和人文优势,既大大降低了制香成本,又能在最短时间内与四马坊村的传统技艺结合起来,带动村民增收。
这三年多来,工作队从传统中挖掘商机,以“绿色环保”寻找市场,明确了以“古法”熏香占领中高端市场的清晰定位,积极帮助制香村民开展宣传、设计包装、联络商家、入驻网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如今,4种制香模具、2种“福”“寿”字香型申请了国家专利,“威县王氏合香”还被中国老字号研究中心授予“燕赵老字号”称号,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思路,既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做到了真脱贫,又为村民找到了致富之路,有效防止再次返贫。
“驻村工作队一来我们村,就制定了“工作队来了就脱贫,工作队离开也不能返贫”的目标,本以为是句空话。这几年来,他们真的按照目标帮助我们脱贫。现在订香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村很多人又重新拿起了制香工具,外出打工的手艺人也逐渐回来了,整个村庄越来越有人气了。”村支书李金霞激动的说。
据笔者了解,2000年以前,四马坊村几乎家家制香,但后来因经营和管理问题,制香产业逐步没落,制香的人越来越少。近三年,通过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重新加入制香的村民越来越多,队伍逐步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古法制香”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扶贫新路。如今,“香”烟盈盈绕绕,“香”味随风入鼻,“香”业蹄疾步稳,“香”民笑容灿烂。(张海峰 胡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