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4359种动物,你知道几个?

2020年10月16日11:17  来源:人民网
 

中国生活着54359种动物,除了大熊猫等少数明星物种出圈,很多都不为人知。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摄影画册——《生命的力量》。其中选取了200+中国本土物种,展出300+张摄影作品,以时间、地域、物种为相互交叉的象限,从中国各个旗舰物种为代表的地域为切入点,系统梳理过去100年来,中国野生动物的发现、认知、利用、保护历程和保护观念的巨大变化。

天行长臂猿能否“自强不息”?

天行长臂猿是勤快的歌者,一般在清晨歌唱,雄猿发起,雌猿配合,形成独特的“二重唱”

摄影/董磊 西南山地

中国现存的天行长臂猿只有150只左右,仅分布于云南保山、腾冲和盈江的17个森林斑块中。

这个物种面临太多严峻的挑战: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食物短缺、种群交流受阻。

为了保护天行长臂猿,民间公益性组织云山保护建立了“云守护基地”,对现有种群进行监测,掌握了大量长臂猿的栖息地和行为信息。

对于天行长臂猿的未来,云山保护的创始人范朋飞教授早在给天行长臂猿命名时就表明了他的期待,期望天行长臂猿能像星球大战的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一样被更多的人知道,更期望这个物种像道家的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样,在自然界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家里有荒野,只等普氏野马回归!

在北疆卡拉麦里的雪野上,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自由的繁衍。

摄影/陈建伟

普氏野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种。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野外找不到任何一只普氏野马的踪迹,宣称普氏野马灭绝。

为了作最后的挽救,1985年起,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陆续从欧美国家引回24匹普氏野马,从适应性饲养、栏养繁育、野外半散放到完全散放,普氏野马一步步迎来重生。

2001年8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的放归实验,自那以后,已经有16批次野马放归野外。到2020年,国内已经成功繁育了6代756匹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的IUCN濒危等级由野外绝灭回升到濒危。在准噶尔盆地的万古荒原上,普氏野马的马蹄声终于再次响起。 

大熊猫:谁说我“性冷淡”?

人们一度认为野生大熊猫繁衍困难,正在走向灭绝,实地研究显示,大熊猫还有希望。

摄影/向定乾

20世纪中后期,跨入新中国的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发展经济,资源在不断消耗,物种在不断消失。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呼吁,要重视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成为一个缩影。

2007年3月初,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定乾一行人来到柏杨坪进行春季大熊猫监测。大家依例执行公事,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几只秦岭大熊猫乱作一团,嬉闹打斗,有两只竟然在树上做出了羞羞的事情! 照理说,动物交配实乃天性,平常人可能都能看到,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向定乾和朋友们看到这个场面兴奋异常,难道因为它们是国宝?

与大熊猫相伴多年的向定乾确实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因为与一般动物不同,大熊猫的生殖系统退化,繁殖率一直非常低,所以种群难以维持健康发展,野生大熊猫在树上的交配此前从未有人拍到。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张在摄影美学上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照片,是希望。

红外相机:不会说话的“摄影师”

两只荒漠猫蹲在自家门口。

供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除了摄影师亲自去到野外拍摄动物之外,红外相机正在成为动物拍摄中的一股新鲜力量。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动物的野外状态很难知晓,红外相机技术帮助科研工作者解决了很多难题,这些照片不仅具有极为宝贵的科考研究价值,还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些原生态、无后期处理的照片总是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责编:赵春晓、李昉)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