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中国力量(新时代新步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不时发生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犹如晴天霹雳,提醒人类悉心审视我们与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缺失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中国提出“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森林、湿地保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因素呈正相关。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机制、体制也逐渐完善。据统计,目前,在全国几千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内,越来越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受到系统保护。中国还围绕 “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诸多层次进行部署,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最严格、系统的保护,对珍稀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自然资源进行强化管理监督,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
为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国颁布和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多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运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领域国际合作,组织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开展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 年)”,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目前,“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已进入紧要关头,全球各方力量正在制定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并将在2021年5月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进行审议。《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详实、系统地表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场主张,提出中国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系统思维,国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全方位保护:从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自然保护区、规划生态红线;集中科研力量抢救濒危物种。主流媒体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传播,深度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各部委也纷纷行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生态环境部开展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传播活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等举办了“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国际森林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等主题传播活动。公安部、林草局、海关总署积极参加打击野生动物犯罪国际联合执法行动。商务部、中科院等举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培训班。
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要求从根本上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尽力消除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物种灭绝、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绿色供应链。尽可能地减少人类生产与消费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公众参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本文资料由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