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在“加速”?气象专家认为目前还没有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这是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第一工作组报告。中国气象局8月18日召开媒体访谈会,对这一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解析。
很多人感到,现在天气越来越热。那么,气候变暖是在“加速”吗?气象专家在媒体访谈会上回应说,目前全球变暖的速率仍然没有超过每10年0.2℃的水平,还得不出全球变暖在加速的结论。不过,在全球高碳排放的情景下,未来气候变暖速度加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游客在新西兰南岛的福克斯冰川上徒步(2021年6月29日摄)。(新华社发/杨柳摄)
目前全球变暖的速率没有超过每10年0.2℃的水平
“IPCC关于当前气候变暖的水平以及全球变暖是否加速的评估结论非常重要,这也是在IPCC全会审议中争论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黄磊表示。
黄磊说,目前从观测记录来看,还不能下全球变暖在加速这个结论。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通常使用20或30年的平均来表征气候状态,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去除气候系统年际、年代际内部变率的影响,得到更加客观、更为稳定的结论。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给出了过去不同时段全球地表气温的气候态变化,从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楚地计算出来,最近50年来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每10年0.2℃。就算从最近的20年来看,2011—2020年这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1.09℃,2001—2010年这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9℃ ,10年的温升速率也不超过0.2℃。
“所以从变暖速率上看不出全球变暖在加速的结论,也就是说目前全球变暖的速率仍然没有超过每10年0.2℃的水平。”黄磊指出。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袁佳双表示:“从IPCC报告里给出的方法、数据来看,未来50年温升应该每10年不会超过0.2℃。不能从报告中得出全球变暖在加速的结论。”
未来全球变暖的速率会不会加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排放情景
未来全球温升会如何变化,气候变化的速度会不会加快?
黄磊表示,未来气候如何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历史上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另一个是未来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将如何控制。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使用了5个排放情景,不管在哪个排放情景下,至少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地表温度都将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历史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还在发挥作用,所以就算现在就完全停止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地表气温仍将继续上升一段时期。未来几十年内如果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幅减排,全球升温将在本世纪内超过1.5℃甚至2℃,但是如果根据低排放情景和很低排放情景减排,也就是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在2070年和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那么到21世纪中期全球温升将不会超过2℃,但未来20年(2021—2040年)至少50%以上的概率温升会超过1.5℃,在高排放情景下超过1.5℃的概率更大。
“未来全球变暖的速率会不会加快,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放情景,也就是说还是要看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如何。”黄磊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说,在IPCC评估报告编写组讨论时,不少人认为现在气候变化在加速。但是加速就是要在特定速度以上再增速,要有客观指标。严格来讲,这次评估报告里没有证据表明在加速。海平面上升、冰冻圈的变化近几十年里有比以前速度更快的迹象,但并不是说现在气候系统的变化整个在加速。
“但是未来我们不能轻易排除这种可能性,在这次评估报告当中也讲到了一些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在风险规划时要考虑到。”翟盘茂认为。
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永强表示,第六次评估报告和第五次评估报告在对未来的预估方面有很大改进,前五次评估报告所有评估结果都是直接依赖于用数据模式输出结果进行预估。在IPCC系列报告中,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采用多种证据综合评估未来全球地表温度、海温和海平面高度的变化,既包括以往评估报告都采用的多个全球气候系统或地球系统模式集合预估结果,也融入了新的评估方法,包括利用历史观测的变化趋势对未来集合预估的结果进行约束等。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使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更加可靠。
然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俞永强说,其中包括:第一,目前对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有限,所使用的气候系统模式或者地球系统模式性能并不完美,例如,对云—辐射过程的描述存在偏差,因此不同模式预估的增温幅度不完全相同,模式对降水变化预估的差别更大;第二,气候系统内部存在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使得近期、中期的气候变化预估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还不能很好地预估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
俞永强说:“未来我们要针对这些不确定性进一步改进模式,减少不确定性,提高预估的准确性。”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