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湿地与人共展笑颜(新征程·新步伐)

朱金宜
2022年01月25日09: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提起湿地,人们不难想起地理课本上对其生态功能的简短描述,也总能说出几个曾经泛舟苇丛中、与鸟共蹁跹的好去处。作为“地球之肾”,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保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未来。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用实际行动为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辨析题”写上答案:东北森林带,曾因长期高强度的林业采伐和农业开垦,造成湿地面积减少50%以上,如今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东北地区即占13处;长江流域,矿产开发、工业排污对水质影响极大,长江上游受威胁鱼类种类曾一度占据全国受威胁鱼类总数的40%,如今水生生物种群加速恢复,昔日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沿江居民的视野中。

  30年来,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湿地保护率已超过52%,书写了湿地与人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让湿地常润,露出微笑,才能为自身生存保有一片乐土,在亲近自然中笑口常开。

  在湿地保护的过程中应当看到,人向后退,湿地范围才能前进。无论是在北戴河地区设置禁止开发区域,退围还海还滩,还是在西洞庭湖三汊障区域实施“退养还湿”,减少湿地范围内不合理、不必要的人类活动,降低农、林、牧、渔、矿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是让湿地走向自然恢复的重要途径。

  当然,“人退湿进”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治,积极有为才是保护湿地的“正确姿势”。从摸清家底夯实基础,到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探索出湿地保护工程五年规划、湿地生态调查监测等湿地保护与利用新模式。2021年12月通过的湿地保护法,更是建立起部门间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打破体制限制,明确事权责任,开启了湿地保护法治化的新征程。

  湿地保护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政府行动,更要发动公众参与其中。集保育、修复、合理利用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是许多人游赏湿地之美的旅行目的地,也是他们投身湿地保护行动的第一站。在重庆梁平,环保志愿者在双桂湖湿地公园带领中小学生参加湿地自然教育和保护体验活动;在湖南常德,30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护鸟营”积极开展巡护活动,拆除洞庭湖上的捕鸟网,放归候鸟;在四川自贡,垂钓爱好者们自发组建“反电鱼联盟”网络社群,共同打击非法电捕鱼行为……人们在与湿地的亲密接触中,自然生发出爱湿之情,自觉加入护湿行动,为“人在画中游”的生态图景添彩。

  即将到来的世界湿地日,以“为人类和自然的湿地行动”为主题,一语道出从意识到机制、从机制到行动的紧迫性。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动中来,让湿地与人共展笑颜,和谐共生于这颗蔚蓝星球。

  

(责编:郭思邈、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