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减少人工干扰 开启智慧保护(新征程·新步伐)

朱金宜
2022年03月15日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无人区,藏羚羊自在欢脱地奔跑跳跃,而来自人类的守护并未缺席。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太阳能无人机航测技术、高清智能球形摄像机等多种技术手段,为无人区之外的守护者们打开天地空相结合的智能视角,捕捉和获取藏羚羊种群迁徙和栖息的动态数据。

  “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20537个。”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智慧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不仅能够通过高清红外摄像机捕捉野生动物的踪迹,它们所赖以生存的山水林田湖草也处于监测当中,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各项指数一目了然。

  可以说,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智能技术、智慧管理已成为野生动物及其生境新的“守护者”。

  “知己知彼”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步。标记个体、观察群落是了解野生动物习性的主要途径。许多自然保护区并不缺乏高清红外摄像机的分布,难点在于对拍摄到的海量素材进行物种识别和分类。因此,“摸清家底”还需AI识别等技术大显身手。

  西北大学金丝猴研究团队开发出的“动物个体识别”系统,目前已经能对包括金丝猴在内的40多种动物群体进行面部特征的检测和追踪,平均识别精度达94.1%。未来,被识别的动物有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成为“有名有姓”的“森林居民”。精确的个体数据能为动物种群研究提供坚实支撑,让保护更加精准有力。

  排除盗猎行为、自然灾害等隐患,是为野生动物编织“安全网”的必要举措,也是人工巡护的主要目标。然而,传统人工巡护不仅费时费力、精度有限,巡护员还可能受困于猛兽袭击、森林山火等险境。这就需要智慧监控来“打辅助”。可疑的盗猎情况一旦被捕捉,报警信息便会自动发送到管理平台,巡护员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语音对讲驱离盗猎者;透烟透雾的智能设备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反馈后台进行分析,帮助人们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智慧保护不止于为人类配备“秘境之眼”,掌握野生动物的一举一动、生态环境的风吹草动,还意味着让野生动物保护有更多人类关怀。例如,热成像技术的好处不仅在于能识别动物保护色、打破人眼视觉限制,更在于无须使用辅助照明,减少对动物的惊扰。再如,检测野生大熊猫粪便中的激素含量,是为了判断大熊猫的个体健康状况,并能获知种群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从而调整保护方案,提升保护效率。

  这种关怀的表达,对于身在城市的人们来说,同样需要借助智慧技术来实现。虎年春节,首张国家公园12.5亿像素VR全景照片刷屏网络,人们只需打开手机就能全景“云”游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追寻东北虎的足迹;2020年,云南芒杏河虚拟自然保护地在支付宝“蚂蚁森林”上线,吸引1600万名网友关注,人们通过低碳生活收集“绿色能量”奖励,以此申领线上巡护资格,远程支持菲氏叶猴种群的巡护工作。

  我们期待着,为野生动物保护更多次地按下“智慧键”,让人类活动的影响离野生动物越来越远,让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近。

  

(责编:胡永秋、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