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提升气象预警能力 更好服务生产生活(生态论苑)

李红梅
2023年07月24日05: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前段时间,华北、黄淮地区的高温天气极端性强,北京南郊观象台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历史极值。放眼全球,近期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家表示,从7月3日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

  气象专家分析,近期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今年夏天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今后,气候变化还会导致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这让全球各国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变得越来越紧迫。从长期来看,必须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减缓气候变化行动;当务之急,则是提升早期气象预警能力,更好适应气候变化,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灾害。

  早期预警系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力手段。监测大气环流、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依靠超级计算机、卫星技术等开展数值预报,预报员、人工智能对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可以对极端天气过程提前作出诊断,作出风险评估,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灾害风险程度和相应防范措施。全社会以预警为先导,联动开展防灾减灾行动,可以大大减轻灾害后果。以高温天气为例,早期预警根据风险等级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各部门、公众采取相应行动。预警之下,许多公众采取避开午后气温最高时段出行等避暑措施,从而避免了热射病、中暑等健康损害,保障了生命安全。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气象灾害快速跟踪、准确定位;构建了精细化预警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对14种主要气象灾害实现递进式预警,建立分灾种、分行业、分地域、分时段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拥有贯通国省市县、对接22个行业部门、152类预警信息一键式快速发布的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最短可在3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各地探索了多种联动叫应、递进式预警等服务模式;69万名基层气象信息员组成的队伍有力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气象预警防灾减灾的作用和效益不断显现。

  早期预警强调的是“早、准、快、广”,对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预警努力做到发现早、报得准、发得快、覆盖广。这依赖于高、精、尖的精密监测设备,也需要高技术、高水平的精准预报能力,同时有完善的叫应联动机制。尤其对气候变化承受力脆弱区、气候变化敏感区等,必须做到多要素精密监测、精准预警,加强风险管理。未来,我国早期预警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预警准确率、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同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综合减灾防灾合力。此外,还需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接收应用早期预警信息的意识。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个体、区域、行业“收得到、用得好”预报预警信息,将有助于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美好,更好地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4日 18 版)

(责编:袁勃、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水利部针对南方5省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于7月6日13时针对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贵州省(直辖市)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7月6—9日,西南中部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东北中部南部及湖北大部、陕西东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
水利部针对北方4省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预报,7月4-5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辽宁省辽河、浑河、太子河,吉林省第二松花江,黑龙江省嫩江、松花江、牡丹江,内蒙古自治区绰尔河、洮儿河等河流将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于7月4日18时针对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向相关省级水利部门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发展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重点做好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