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乡土植物唱主角 科学绿化在身边(深阅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张锦梅(左)与同事在青海省西宁市北山查看青海杨的生长情况。 |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集体林场,树木郁郁葱葱。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乡土植物唱主角,科学绿化在身边。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推进选用乡土植物、繁育良种等措施,既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美化环境,又助民增收,不断提升惠民成效。
选取乡土树种——
适地选树 节约便利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集体林场,森林郁郁葱葱,大运河碧波荡漾。行走其间,可见林地内种植的多为大叶白蜡、国槐、油松等乡土树种。
漷县集体林场种植管理的林地有2万多亩,相当于2000多个标准足球场。“白蜡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叶片上的绒毛能够吸附空气中的PM2.5、烟尘,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国槐的枝干和树叶有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优秀的蜜源植物……”说起选择这些树种的理由,林场场长张大维如数家珍。
“我们明确提出植物选择的总体原则是‘乡土、长寿、抗逆、食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保护处副处长朱建刚表示。
所谓“乡土”,简单理解就是本地有自然分布的植物,相比从外地引种的植物适应性更强;“长寿”就是能活得长久;“抗逆”则指体格好,抗寒、抗旱、耐病虫害;“食源”,则是能给小动物提供花蜜、果实、种子等“口粮”的植物,这是北京在造林中突出“近自然”理念的具体表现,通过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琼介绍,2012年以来,北京相继实施了两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通州在平原地区守护着26.88万亩平原生态林地,以打造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森林群落系统为目标,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近自然”的生存环境。
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华工业园,植树志愿者挥锹铲土、扶苗填坑,一株株高2米左右的竹柏被整齐地栽种在道路两旁。
“竹柏树干修直、树冠浓郁,枝叶常年青翠有光泽,且具有较好的净化空气、抗污染和驱蚊效果,是大余县主要的城市行道树树种之一。”大余县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兴民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大余县开始从本地山上引种、繁育竹柏,并建立起竹柏苗木大型培育基地,将其逐步应用到城市绿化中。目前,竹柏占大余县城绿化树木数量比重达18.6%。
从2015年开始,大余县大力推进特色乡土景观苗木的科研和推广,目前乡土树木占大余县城市绿化树木的80%左右。“绝大部分乡土树种对当地自然环境有天然适应性。”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高级工程师吴剑平说。
繁育优良树种——
以种促绿 科学有效
每年6月的青海省西宁市,河岸边、公园中、小区里,斜枝横杈间密密叠叠的丁香花串,香气沁人。
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一旁的大田内,所长张锦梅正俯身察看一株株丁香幼苗的生长情况。“为培育出更多适合高原特殊气候的丁香品种,我们保护、繁育稀有丁香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如今西宁的丁香品种数量已从原来的18种增加到现在的103种,仅在西宁城区的栽植数量就达到上千万株,颜色多样,美化了城市。”张锦梅说。
青海地处高原,可选择栽植的本土树种少,外来树种适应性差、不稳定性高。“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植绿不见绿”一度成为困扰青海国土绿化的难题。
“经过10多年的选育和对比试验,我们终于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抗旱耐寒’的青海杨良种,随着‘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选育方式的不断成熟,目前,青海杨良种已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区推广种植,形成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张锦梅说。
“为应对干旱高寒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我们还繁育推广了油松、小叶杨、金露梅等乡土树种60余种,通过组织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完成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紫果云杉等20余个乡土树种选育示范育苗总面积2456亩,年出圃各类苗木600余万株。”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南介绍。
从青南地区开展三江源区高海拔地区造林技术攻关,到高原综合防沙治沙取得新突破,近年来,青海累计完成国土绿化2972.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近1.2个百分点,达到7.5%。
种植特色苗木——
景美树绿 助力振兴
开车从山西省太原市市区出发,沿着东西山旅游公路,不到1小时就到了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进村的路上,不时有旅游大巴驶入。“大部分都是市里来的游客,利用周末时间过来郊游。”店子底村村支书石狗栓说。
放眼望去,店子底村几乎是一座“藏”在绿色里的村庄,四面的山被密密麻麻的松柏覆盖。“这几年,我们坚持科学绿化,美化了乡村,也盘活了旅游资源,广受游客好评。”石狗栓说。
“2018年以来,县林业局先后对村周边的荒山、荒坡进行绿化,累计完成荒山绿化5026亩。”阳曲县林业局局长王瑞成介绍,“前期调研发现这里土质比较干硬,偏沙质土壤,因此我们多选择耐旱树木。比如本地的油松,不仅适应性强,而且经济、节水、方便管护。”
走进村内,花草树木的种类更加丰富。村道两边,油松、紫叶李、金枝槐、月季等植物错落分布,颜色丰富和谐,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有些农家小院门前还种着杏树、丁香等,形成了别致的小景观。
“这些小景观使人眼前一亮,村民们还可以摘点果子赚钱。从前的绿化可能只着眼‘绿’这一个目标,现在更强调科学绿化、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同时,讲究色彩呈现效果。”王瑞成指着村子路边的一道坡面说,“看,坡面覆盖的这层绿草是‘景天’,不仅能加固山体,防止坍塌,还能做成一些装饰图案,提升村子的‘颜值’。”
如今,店子底村已形成“村内有绿地、院内有瓜果、街巷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景致。
店子底村的变化也是太原市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的缩影。“太原市坚持乡村绿化与村容村貌、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推动乡村振兴。近3年来,太原市绿化村庄491个。”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管理科科长温祺说。
本期统筹:华璐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5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