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四川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发展绿色产业 守护良好生态

本报记者 王永战 刘 融 张鲁阳
2024年10月16日06: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成都国际铁路港。
  图片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肖翊摄

  成都国际铁路港里,汽笛声声,列车搭载着丰富的产品运往各地;长江沿岸,宜宾港边,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汇聚;雅砻江上游,江水奔腾,水电机组有序运转……近年来,四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贸易,守护绿色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推动产业转型

  设备运转,机器轰鸣,四川德阳罗江经济开发区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价值近千万元的新型绝缘材料。

  “我们生产的绝缘结构件,主要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高压变频、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廖文军说,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如今已取得授权专利47项。

  公司产品展厅内陈列着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绝缘产品。廖文军介绍,这些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白鹤滩水电站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如今,迪弗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值4.5亿元。

  为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罗江经济开发区在创新驱动和服务促进等方面持续发力。“我们正抢抓新型工业化的机遇,围绕新型显示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先进材料细分领域,实施工业经济提质倍增三年行动,培育行业头部企业5个,加快西部(德阳)光电材料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应用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罗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阳虎介绍。

  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四川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如今,四川正加快壮大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四川射洪的一家锂电池企业,数千吨电池级碳酸锂装车完毕,即将驶离厂区。据了解,射洪市拥有锂电相关企业39家、产业项目50个,2023年锂电产值突破600亿元。

  “我们正以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为重点,发展基础锂盐、正极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动力电池和锂电池回收产业,延伸发展储能应用、锂电配套产业,到2025年,将建成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四川射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毅说。

  在宜宾,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在攀枝花,钒钛新材料产业的产值于2023年突破500亿元大关;在德阳和自贡,清洁能源装备和无人机等绿色产业持续发展……

  拓展绿色贸易

  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展厅里一幅巨型数字地图引人驻足。

  地图上,一条条黄白相间的路线向四方拓展,勾勒出以成都为起点、联通世界的国际班列“大动脉”。从这里出发,国际班列将茶叶、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今年7月19日,一列满载165台中国造汽车的国际班列从这里驶向欧洲。这是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的第151列整车出口专列。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进出口整车3万辆,同比增长66.5%。

  近年来,四川积极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成都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113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最短11天到达欧洲腹地境内,3天到达东南亚地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近3万列,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上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联日本韩国、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

  此外,成都国际铁路港先后推出“蓉欧速达”“澜湄蓉欧”“越桂蓉欧”快线品牌,实现中老铁路、中越铁路与中欧班列联通。

  9月12日,搭载着一批越南茶叶、食品等货物的列车,驶出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奔向欧洲,进一步强化了成都贯通亚欧、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集散地功能。

  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成都国际铁路港聚焦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引进近2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825.2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2.1%。

  厚植生态本底

  西蜀园林文秀清幽、海派艺术中西合璧、徽派建筑白墙黑瓦……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小桥流水,幽静雅致。

  今年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关注。园区规划七区六馆百园,总展览面积3633亩。自开园以来,单日最高客流达10万人次。

  “我们依照原来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设计和建造,让园艺与自然相融。”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总规划师黄聪介绍,本届世园会以“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为办会理念,会后场馆将转型为城市功能区,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守护绿色生态,建设公园城市,成都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成都积极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持续开展“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4.61%。目前,成都各级绿道体系已建成总里程超8800公里,全市各类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

  建设公园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成都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正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标识。

  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代表,四川正积极厚植生态本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23年,四川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100%,宜宾市江之头、阿坝州花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而今,四川正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