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一朵“云”的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新图景)

本报记者 黄 娴
2024年12月06日08: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
石照昌摄

华为云数据中心。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组织人事部供图

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安装的空调设备。
受访者供图

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的贵安超算中心机房内,一台台服务器灯光闪烁不停。影视渲染、生物医学、天文计算……说起这个“最强大脑”的各类应用场景,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彭本黔满是自豪:“在这里,算力正转化为更多生产力,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贵州紧盯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如今,20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相继落地贵安新区,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超1000家,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彭本黔表示:“随着大模型逐渐登上舞台,算力还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会越来越旺。”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作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贵安新区如何推动数据中心实现节能降碳目标?近期,记者实地深入贵安数据中心集群,记录下一朵“云”的绿色转型故事。

“冷”与“热”——

节能降碳有妙招

走进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一排排机房整齐排列,超27000架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实时为全国上万家用户提供服务。“这些设备怕冷又怕热,可是‘娇贵’呢!”该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简崇海笑着说,由于机房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内部需要一直保持合适温度。

“传统的空调压缩机,需要全年、24小时不停地运转。”简崇海说,因此,空调散热设备就成了机房除设备运行用电外的另一耗能“大户”。“可在这里的仓储式数据中心,一年秋冬季近6个月时间,可以不开启压缩机。”

“耗电‘大户’怎么成了‘小户’?”记者好奇地问。

“答案就在室外!”走出机房,简崇海指了指自己身上轻薄的衣物说,地处黔中腹地的贵安新区,地质稳定,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是建设数据中心绝佳的天然“空调”。

2022年,园区在仓储式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应用了一套全新的空调系统,布置有自然冷源系统,可根据室外环境自动调节。“新空调系统在外部到达14℃时,可关闭压缩机,将外部自然冷源引入,达到降温效果。”简崇海说,该系统和传统的精密空调相比,可节省电量40%。

“也不是所有设备都喜欢‘凉’。”来到园区油机室内,简崇海介绍起来,“油机室里需要的就是‘热’。”作为园区意外断电后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油机室的发电机组需要随时保持待命。根据发电机组的特性,需要保持15摄氏度以上,才能确保机组正常快速启动。

如何兼顾“冷”与“热”的需求?在众多方案中,园区选择将隔壁机房与油机室进行空间上改造,通过一套输送系统,将机房内服务器和设备产生的余热输送至油机室。“油机室暖了,设备正常运行更有保障,还大大减少了能耗。”简崇海说,初步统计,改造后冬季每天至少可节约500度的电量。

2022年8月,贵安新区发布《贵安新区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指南(试行)》。2024年2月,《贵州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印发。如今,建设高能效、低碳排放的绿色数据中心已成为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各家企业的共识。

“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先进节能技术与循环利用技术,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简崇海表示,围绕上架率、PUE值(能源利用效率)、WUE值(水利用效率)等指标,园区通过探索仓储改造数据中心、应用光伏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多措并举打造绿色园区。

“忙”与“闲”——

算力调度效率高

走进贵安超算中心办公楼,一台大屏设备里实时显示着机房内的设备运行数量、CPU、内存、电量等各类运行数据。彭本黔介绍:“目前,我们有700余台服务器,算力服务能力每秒可达1.3亿亿次,能够满足大规模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3D动漫等产业快速发展,算力需求与日俱增。“算力需求越高,设备负荷越大,相应的用电量也会大幅增长。”随机点开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彭本黔说:“如果把数据中心比作一个‘算力’生产工厂,偶尔也会出现‘忙里偷闲’的情况,造成闲置机器耗电浪费的问题。”

如何平衡设备的“忙”与“闲”?贵安超算中心的思路,是通过优化算法、软件等,提高算力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我们依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判断设备的负荷情况,再将负荷较大的任务调剂到闲置的设备。”彭本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后期系统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预期可减少计算能耗10%以上。

“在优化自有设备算力能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能否把贵州省内外的更多‘闲置’算力资源调动起来。”彭本黔接着说道,“可原来想要把生产出的‘算力’及时送到客户手中,还得担心大规模网络流量是否会在数据‘高速公路’上遇到拥堵。”

彭本黔口中的数据“高速公路”,指的便是算力网络通道。近年来,贵州大力夯实数字基建,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与全国40个城市实现直连,先后建成省内3毫秒、粤港澳10毫秒、长三角和京津冀20毫秒时延圈。

“有了畅通无阻的数据‘高速公路’,如果遇到整体算力都‘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配各地的计算资源,统一为算力需求方提供服务。”彭本黔说,贵安超算中心开发的多云异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平台,可依托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的算力通道,进一步实现算力共享、错峰使用,实现可观的减排效果。

“东”与“西”——

应用场景更广大

“现在,我们办公都在‘云’上,方便得很嘞!”在距离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3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德江县第三高级中学,当地教职工正使用一种名为“云端电脑”的产品进行办公。

“‘云端电脑’没有传统电脑的CPU、内存、硬盘等主机设备,终端用户通过低功耗的小型终端即可接入,享受数据中心高性能的存、算等服务。”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云端电脑”能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噪音污染,更能让用户感受到实在的绿色消费场景的“红利”——经测算,该产品应用仅在电费上,每年每台就能节约200元的成本。

黑烟车遥感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与预警平台、智慧林业云平台……近年来,随着贵州加速推动数据中心从“以存为主”向“算存一体、智算优先”转变,澎湃的算力正支撑起一个个崭新的应用场景。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已累计发布105个建设场景、46个开放场景。

“除了为本地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算力保障,我们抢抓‘东数西算’机遇,瞄准了东部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彭本黔举例说,影视行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土地、电力等要素紧张,搭建机房成本较高,长期面临终端算力不足、后期渲染成本高、周期长等“痛点”。

“从《流浪地球2》到《长津湖》,我们积极对接东部企业算力需求,助力更多作品将天马行空的想象、逼真的视觉特效搬上银幕。”彭本黔骄傲地说,贵安超算中心通过开展影视“东数西‘渲’”服务,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影视剧制作渲染算力服务中心之一,累计参与各类影视制作渲染100多部。

作为八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贵州积极抢占智算“制高点”,在持续提升算力规模的同时,全面落实算力激励政策,开拓壮大算力市场。今年上半年,全国104家企业申领“贵州算力券”128张,合同金额20.46亿元。彭本黔说:“最近,很多东部企业一边申领‘算力券’,一边主动和我们对接业务,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让西部机房的设备充分‘动’起来,东部需要的数据充分‘算’起来,既能降本增效,又能节能降碳。”彭本黔满怀信心地说,“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深化,这条绿色与发展双向奔赴的新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龙章榆参与采写)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