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自然讲堂)

王晓凡
2025年02月03日05: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最近,我国多地陆续进入观赏雾凇的最佳时节。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雾凇是形成于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它的出现需要足够低的气温和较大的空气湿度。雾凇可以分为晶状雾凇与粒状雾凇两类。

  晶状雾凇出现在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并且有雾、微风的天气里。空气中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变为水汽,随后凝华在树枝等物体表面的冰晶上,冰晶不断增长,形成雾凇。晶状雾凇的结构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粒状雾凇则形成于气温零下8摄氏度至零下2摄氏度、有浓雾、风速较大的天气里,雾滴冻结时仍保留着原来的粒状外形。

  在冬季晴朗的夜里,地面辐射冷却作用较强,气温迅速下降,有利于雾凇的形成,因此清晨最适宜观赏雾凇。中午气温升高后,或遇到大风时,雾凇就会减弱、消散。

  雾凇还是大自然的“清洁工”。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微粒,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由于雾凇结构疏松、空隙多,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声波,当人们置身于有雾凇的树林时,会倍感幽静。

  虽然形成于寒冷的环境,但雾凇并不只出现在北方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在11月下旬以后一直到次年的2、3月份,许多地方都可能出现雾凇美景。北方地区观赏雾凇可以去黑龙江库尔滨河、新疆喀纳斯和天鹅泉、吉林雾凇岛、内蒙古阿尔山等;而南方的雾凇景观多形成于高山之上,如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眉山、湖南衡山和天门山、福建九仙山等。

  其中,吉林雾凇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省吉林市冬季严寒,清晨气温常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松花江从吉林市蜿蜒而过,受上游水电站影响,江水温度可达4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使水面腾起浓雾,为雾凇形成提供了丰沛的水汽。这些独特的条件共同造就了吉林雾凇“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的壮观景象。

  近年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湖南、湖北、重庆等地气象部门推出了雾凇观赏预报服务,为游客抓住观赏雾凇最佳时机提供了重要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观赏雾凇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3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