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
绿色循环链扮靓美丽乡村

![]() |
登源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
“以前一亩地的玉米秸秆,需要3到4个工人收割,运回后要重新打碎才能使用,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一亩地的玉米秸秆只需要20分钟就能收割完,而且可直接使用。”安徽省绩溪县振华牛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余振华说,“饲料化让玉米秸秆变身‘香饽饽’”。
余振华说:“近3年,随着豆粕、玉米、麦麸等原料价格上涨,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养殖成本逐年增加。而玉米秸秆青贮具有两大好处:一是当地废物再利用,成本较低,规模化利用还可获财政补贴;二是可直接替代精饲料,无须添加其他成分。目前我存栏有60头牛,全部都是吃秸秆饲料。”
据了解,玉米秸秆鲜嫩汁多、气味芳香、质地柔软、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养牛的优质饲料。青贮饲料可最大限度地保存饲料中的养分,并可减少消化系统疾病和寄生虫病发生,新鲜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能改善牛肉质量。
在余振华的示范带动下,当地还孵化出肥丰小黄牛养殖家庭农场、恒旺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徽杭生态家庭农场等年利用青贮玉米秸秆500吨以上的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近年来,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绩溪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大胆探索,持续实施“禁转疏”,采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一系列“组合拳”,大力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引导村民通过多种方式将秸秆“变废为宝”。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达50吨以上经营主体有40家,其中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0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
“村庄干净整洁了,看着非常舒服,污水得到了彻底整治。”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周女士常年在外经商,今年回乡有了喜人的发现。
2023年,绩溪县投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8万元,选择临溪镇周坑村周坑中心村开展散养户养殖粪污治理试点,实施污水处理整改提升项目,推行“联户分散收集——集中收储生态利用”模式。
周坑中心村隶属登源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全村159户606人,养殖户共有29户。
项目根据村内散养户的位置分布,按照养殖规模测算收储量,2至3个散养户建设一个“三格式”污水收集池,安装排污管道将养殖污水接入收集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周坑中心村建成污水收集池22个、498.5立方米。这样一来,很好地解决了养殖环境脏乱差的“顽症”,也有效地保护了登源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
周坑村村委会主任王明跃介绍:“推行这种新模式后,村里散户养殖形成了粪污利用、绿色种植、种养结合的完整生态链,既达到养殖降本,又清洁美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试点成功后,绩溪县逐步向全县推广,同时又先后投入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1600万元,在临溪镇、上庄镇、瀛洲镇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将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畜禽养殖相结合,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出水水质达国家排放标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从困扰发展的污染源到助力振兴的“营养源”,绩溪县通过资源化利用,搭建起绿色循环链条,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绿色转型之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