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
三姑娘一家的岸上新生活

![]() |
六年前,陈兰香和丈夫张周华收网上岸。 |
![]() |
在安徽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陈兰香(中)和工作人员交流。 |
![]() |
长江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段水清岸绿,风景如画。 |
赶在今年“五一”假期出游高峰前,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兰香带上“渔民之家”的退捕渔民,到江苏扬州开展了一次集体旅游。
“几十年来,我们这些曾经的渔民还是第一次组团旅游,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自2019年上岸以来,短短6年光景,从水上渔民到小区居民、从自主创业到光荣入党、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自幼被唤作“三姑娘”的陈兰香对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是感慨,“如果不是渔民上岸好政策,别说出去旅游了,在水上继续讨生活都很难。”
上岸
万里长江,流经马鞍山折向北去。
薛家洼,一处长江东岸天然形成的“凹”字形港湾,曾聚集了200多条渔船、50多户渔民,生活污水直排长江,垃圾随处丢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1995年,嫁给渔民张周华之后,陈兰香在薛家洼过着“水上漂”的日子,以长江为生,以打鱼为业,一晃就是20多年。
“船就是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夏天舍不得用电,船舱跟个大蒸笼一样又热又闷,冬天又冷得关节疼。”陈兰香向记者回忆起过去。
捕鱼是渔民们唯一的生计,但鱼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陈兰香记得,她刚嫁人那会儿,一天能捕100多斤鱼,后来越来越少,“只能打上来十几斤”。
上岸吧,在哪儿住?家里开支怎么办?孩子工作咋解决?渔民除了捕鱼,也不会别的营生。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
马鞍山市以薛家洼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启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工作。
2019年5月20日。陈兰香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家交出5条渔船,正式收网上岸。至今她的手机里,还保存着自家渔船被拖走的画面以及她和其他渔民的合影。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马鞍山市10757名渔民退捕转产,比全国时间表提早了一年半。
得益于渔民上岸政策,陈兰香一家领到了退捕转产政策补助20多万元,搬进了100平方米的两居室,政府还给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陈兰香的丈夫张周华很快就加入了当地的水上保洁和巡护队伍,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
“以前在船上,最怕的就是老了干不动了,现在全家人都有了养老保险,心里踏实多了。”陈兰香说,上岸后家里又添了个小孙子,小区旁边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上学不用愁”。
改名
“我叫陈兰香,不叫三姑娘啦。”2020年10月28日一大早,拿到新办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碰到邻居喊她“三姑娘”,陈兰香兴奋地展示自己新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这个名字,陈兰香想了半辈子,等了半辈子,终于在上岸后实现了。
陈兰香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母亲没上过学,登记户口时随口说了一句“生了个三姑娘”。就这样,陈家户口本上,多了一个“三姑娘”。
陈兰香这个名字,还是上学后老师给取的。“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可户口本上一直是‘三姑娘’。”结婚那年,三姑娘就想改名,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理。后来,每天在船上忙于生计,也就没再提及改名一事了。
上岸后,生活稳定下来,三姑娘再次有了改名的想法,想起上岸时“有困难找政府”的承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打听。
改名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填写申请表格。区里的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她,帮助其完成每一个步骤。“我很感激他们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改好名字。”陈兰香说。
“第一次拿到印有‘陈兰香’的新身份证和户口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陈兰香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和追求,“有了自己的大名,也有了新的身份,我也要开启新的生活”。
改名后的陈兰香更加自信,她开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主动和邻居分享自己的上岸经历和改名故事,也开始准备找点事情做。
“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能开启新的生活。”陈兰香说。
创业
“除了捕鱼,我啥也不会,以后该怎么办?”在准备收网上岸前,陈兰香曾辗转反侧。
上岸后,陈兰香没有在家闲着,而是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并在学习中萌生了开办一家劳务公司的想法。“我们渔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吃苦耐劳,只要肯干,一定能找到出路。”陈兰香说,一开始,家里人都以为她是异想天开,但她下定了决心要去闯一闯。
2020年12月20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鼓励下,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在她的带动下,八名熟识的上岸渔民也一同入了股。
“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谈生意时常常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陈兰香说,政府安排的帮扶员不但帮忙办理各类证照,还陪她一起跑业务。
陈兰香至今记忆犹新,2021年1月接到的第一笔业务——一家菜市场的保洁订单。“当时我连合同都不会拟,也不知道什么叫预算,但我想着既然干了,就要做好,办法总比困难多。”陈兰香就四处找专业人士请教,一点一滴地学习掌握业务流程。
在陈兰香的努力下,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口碑也越来越好,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别人发现我们负责的路段保洁工作做得好,主动上门谈合作。”陈兰香说,现在自己能单独跑业务、谈合作、参加招投标,公司员工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成今天的75人。
创业4年多,公司业务量逐年增加,营业额从2021年的16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20万元,翻了一番。
公司效益好了,陈兰香就想着要回报参股的上岸渔民,大家“抱团致富”。
2022年1月29日下午,春节前夕,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三楼会议室里喜气洋洋,陈兰香笑着将分红款一一发放给其他几位股东。
分红款一共14万元。入股没多久就拿到了分红,这让参股渔民感到既新鲜又高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上岸渔民韩宝凤投了5000块钱入股,这次分红分到了7000块钱。
从2022年开始,每年陈兰香都坚持分红,到今年累计为全体股东分红68万元。
“2024年的合同总额是320万元,公司拿出20万元分红。”每一次分红时的场景,陈兰香都历历在目,“希望和大家一起致富,让上岸渔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护江
今年3月20日,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在公司会议室里,鲜艳的党旗高高悬挂,党员们佩戴党员徽章,庄严地举起右手,握拳宣誓。
那一刻,陈兰香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更是她和众多上岸渔民新生活的又一重要时刻。
2023年,陈兰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一位上岸渔民,只要有需要,她都会积极宣讲长江大保护带来的巨大变化,讲述自己退捕上岸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爱护长江。
作为上岸渔民代表,陈兰香当选马鞍山市人大代表后,提交的第一份建议就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她说:“我们渔民上岸后,更要守护好这片水域。”
陈兰香的丈夫张周华,曾是薛家洼一带有名的捕鱼“老把式”,自加入水上保洁和巡护队伍后,一干就是5年多,风雨无阻。从采石矶到薛家洼,每天张周华都要往返十多公里的江段,一边清理江滩垃圾,一边巡查禁捕情况。
有时候碰到来滨江游玩的游客,张周华会热情介绍长江水和岸线的变化,“很多游客偶然看到江豚戏水,都会很激动很兴奋。”张周华记得,以前在渔船上讨生活时,江豚再平常不过,后来渐渐就看不到了,但这两年江豚又回来了,江里的鱼儿也多了起来,“我们渔民上岸是对的”。
在陈兰香看来,只有渔民日子过得稳当,才不会有重操旧业的念头。除了公司积极吸纳上岸渔民,陈兰香还牵头成立了“渔民之家”,将每年劳务公司盈利的9%作为备用金,用于帮助上岸渔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和大事。
“我们这些曾经的渔民,既是长江大保护的见证者,也是渔民上岸政策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保护长江的参与者。”陈兰香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