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两千一百亿元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点击播报本文,约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师李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前只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有‘糊涂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维度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碳账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基于‘碳账户’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优惠,走上碳减排、推进节能和技术改造道路的动力更足。”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李亚奇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青海省921家重点企业已建立“碳账户”,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账户”挂钩贷款321.69亿元,共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2.43亿元。
“碳账户”是青海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黄河羊曲水电站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前期资金缺口较大。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对羊曲水电站的建设采取了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从立项规划、移民、施工设备准备等,采用不同的贷款产品进行支持。如今,羊曲水电站已正式投入运行。”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人员介绍。
“为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我们先后开了6次金融支持清洁能源、绿色算力产业的对接会。”山成英介绍,“对接会的重点,就是向金融机构推荐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企业目录,引导各银行使用信贷、股权融资、保理等金融产品,全周期护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企业的成长。”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清洁能源产业中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3个板块,信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0.5%、22.1%和34.7%,‘滴灌效应’进一步放大。”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翟向祎介绍。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很多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青海是国家的生态战略要地,在荒漠治理、水土保持、林草固碳等领域投入较多但回报慢。”山成英说。
2024年,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牵头出台了《青海省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健全生态项目贷款绿色通道。近年来,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引导各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以旅游景区的未来收费权作为应收账款质押,开创了生态旅游价值赋能未来应收账款加速变现的模式,累计为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20笔贷款,合计11.77亿元。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2131.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6.82%,较年初增加99.36亿元。“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绿色算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绿色金融活水。”翟向祎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2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