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環保>>31省立“軍令狀”治霾 未來十年空氣將動“大手術”>>最新動態

網傳南方霾比北方霾更傷人 專家稱不靠譜

2014年01月02日13:5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網傳南方霾比北方霾更傷人 專家稱不靠譜

  本報記者 逯海濤 孫燕 楊茜本報通訊員 張穎穎 黃春燕 胡慧娟

  最近一場關於京派霾和海派霾不同的說法在網上流傳,文藝腔的說法是:“一個帶有涮肉的酣暢感,一個帶有貓屎咖啡的細膩和情趣。”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看起來更科學,是這樣說的:南方的霾濕度更大、更重,所以更靠近地面,對人的危害也就更大。而北方的霾濕度更小、更輕,所以飄在空中比較高的位置,對人的危害會小一些。而類似的還有一個說法:北方的冷是干冷,南方的冷是濕冷, 這樣說來,北方的霾是不是可以叫干霾,南方的能不能叫濕霾?

  這些說法靠譜嗎?本期“健康求真相”,講的就是這個。本報通過採訪氣象學家、環保專家、呼吸科醫生,得出結論——不靠譜。

  不靠譜理由一:南方空氣濕度也常低

  昨天我分別咨詢了省氣候中心的高工毛燕軍和杭州市氣象台副台長楊軍。兩位專家都表示,“北方的霾危害性比南方的霾要小”,沒聽過這樣的說法。

  霾和霧的區別主要從相對濕度上來判斷的。一般相對濕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所以霾確實存在不同相對濕度的情況。

  “一般來說,南方空氣相對濕度大,但是即使是南方,一天之內的濕度也是在變化的,早晚濕度高一點,中午的時候低一些。”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說,比如昨天杭州也出現了霾,下午2點的時候空氣相對濕度隻有41%,一直到晚上8點,相對濕度隻有50%多,哪怕放在北方也算是比較干燥了。所以南方霧霾不一定都比北方霧霾濕度大。

  不靠譜理由二:干霾的危害可能更高

  是不是干燥的時候霧霾更輕,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更容易飄在高空中呢?

  省氣候中心高工毛燕軍和杭州市氣象台副台長楊軍兩位專家,對這樣的說法也不認同。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可以引申出當空氣干燥,相對濕度比較小時,各個監測點的PM2.5應該下降才對,因為監測點都是建在靠近地面的地方。

  但根據昨天杭州的PM2.5濃度變化曲線,從昨天凌晨開始到昨天下午4點,一整天的PM2.5濃度幾乎都在240微克/立方米以下,比較平穩,哪怕是在昨天凌晨相對濕度達到90%的時候,也沒有出現明顯增長。隨后隨著冷空氣南下,北方污染物擴散下來,PM2.5曲線才出現了爬升,跟相對濕度的變化根本不是同一個節奏。所以空氣越干,霧霾越輕,污染物都飄往高空去了,這個說法不靠譜。

  如果說北方的霾比較輕,污染物飄得比較高,那麼測出的PM2.5濃度也應該比較低才對,但是事實上,每次大范圍霧霾襲來的時候,基本上北方的PM2.5濃度要大大超過南方,爆表頻率也是大大超過南方城市。所以“北方的霾包含的PM2.5等污染物比較少”這種說法,讓那些爆過的表們情何以堪啊。

  相反,空氣越干的時候,霾的危害性反而可能會越大。今年,《中國氣象報》曾經報道過,粒徑在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即PM2.5),能夠直接進入肺泡並被巨噬細胞吞噬,可以永遠停留在肺泡裡,不僅僅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對神經系統等都會有影響。由於霧中的水滴粒子直徑通常在幾十微米,和粒徑在2.5微米的PM2.5相比,不易直接進入肺部。

  所以干燥的霾危險性一點也不小!

  不靠譜理由三:PM2.5不分南北干濕

  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著名灰霾專家吳兌表示,從實驗模型來講,濕度在80%以下時,屬於干霾,濕度在80%~95%之間,屬於濕霾,95%以上則屬於霧和輕霧。所以干霾和濕霾,並不是以北方和南方來區分,並不是說南方的霾隻有濕霾,而沒有干霾。

  吳兌說,構成霾主要成分的PM2.5本身,並沒有南北干濕的屬性之分。對人體傷害程度的大小,是由PM2.5的不同成分決定的。

  所以,從這一點上說,說南方的霾對人體傷害更大,也是牽強的。

  浙江省環科院的工程師吳建表示,浙江的PM2.5濃度肯定要比京津冀地區輕一點。

  他也表達了和吳兌相同的意見。在他看來,南方北方的PM2.5本身沒有區別,形成是一樣的,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就是PM2.5,只是來源有所區別。“北方有供暖、重化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要遠遠大於浙江本地排放,構成上來講,北方的燃煤消耗的污染物排放要多一些。”

  《杭州市大氣灰霾成因及關鍵污染因子預防控制研究》中寫道,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機動車尾氣、燃煤、揚塵和其他,是杭州PM2.5的主要來源。大致的比例是這樣,機動車尾氣佔39.5%,燃煤佔33%,揚塵佔8%,其他則佔19%。

  不過吳建表示:“浙江在灰霾方面的相關研究做得比較少,相對薄弱一些,過幾年等數據有一定的積累,再來進行分析會更加精確。”

  不靠譜理由四:沒有醫學數據支撐

  來自呼吸科醫生的說法是:傳南方的霾對人體傷害更大,從醫學上來說,沒有直接數據支撐。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黃美健認為:“南北方不同氣候形成的霧霾,對人體的傷害其實是一樣的。一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才是關鍵,北方AQI高達999的霾,難道會比杭州200的危害小?”  市一呼吸科主任王利民也表示,沒有數據支撐,無從考究。這個季節,正是呼吸道感染病人最多的時候,跟忽冷忽熱的天氣有關。

(責編:楊翼、蔣琪)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