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長江航道開發面臨水污染治理、漁業資源保護等挑戰

讓黃金水道“綠”起來(美麗中國·調查)

本報記者 蔣雲龍
2015年04月24日06: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長江航道重慶市區段鳥瞰。
  新華社記者 陳誠攝

  重慶奉節縣環衛工人打撈漂浮在江面上的垃圾。
  新華社記者 劉潺攝

  4月1日12時起,長江自葛洲壩以下至入海口,進入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這是漁民在收網上岸。
  過仕寧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長江是世界上運量最大、最繁忙的內河航道,增強黃金水道航運能力建設面臨水質變差、漁業資源衰減、岸線資源整合及航道開發等問題。如何在航運建設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近年來重慶市做了諸多探索。

  

  21.3億噸,這是2014年長江干線的貨運量。這相當於去年全國糧食產量的3.5倍、接近世界谷物產量的估值,是我國鋼材產量的1.9倍。長江,是世界上運量最大、最繁忙的內河航道,黃金水道名副其實。

  這條黃金水道的發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被規劃: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

  水,是長江的生命,也是長江經濟帶的根所在、本所系。如果長江水保護得不好,黃金水道的發展也無異於空中樓閣。

  環保監管覆蓋航道項目全過程,減少污染物進長江

  長江涉及11省份,這些省份的國土面積約佔全國22%。它就像一條珍珠鏈,把沿江的城市群、工業基地這一顆顆珍珠串起來了。

  今日長江確實已非昔比。“上世紀90年代,長江裡最大的船也不過載重300噸,而現在8000噸的船都很常見。”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航道整治專家李紅勇,在這條江上工作了30年,見証了這條水道日漸繁華。

  水道的繁華,會不會讓江水質量變差?

  “相比過去,水質變差了一些,但並不是因為水運。”李紅勇說,“以前是流水不腐,但現在長江上游建了水庫,有的河段受污染的水不能及時流走,水體的自淨能力降低,水質自然就變差了,對水生物的影響也比較大。”

  幸運的是,長江水的保護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

  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轄內900公裡航道,不管是筑壩、炸礁、疏浚,還是維護、測繪,每個項目在立項前,都要委托環保研究部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必須通過環保主管部門的審批才能立項。施工過程中,監理部門會設立專門的環保經理全程監督。完成后,還有相關部門對項目進行環保驗收。

  “水下炸礁會提前驅趕魚群,施工完成后要增殖放流。”李紅勇介紹,“長航環境監測中心也在實時監測著航道的粉塵、大氣、水體情況。”

  “我們每年的工程量在百萬立方米以上,沒有一個項目不是這樣做的。”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航道維護處處長賀勇介紹,“我們的船都裝有油污分離處理器,生活垃圾全部上岸,砂石、廢渣都會拉到棄渣區,或者當成建材二次利用。”

  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也減少了排進長江的污染物。在重慶,有一些鄉鎮已經建起了污水處理廠。目前三峽庫區水質也有了改善。

  劃定生態涵養區,開展綠化長江試點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人口增長、工業化加快。但是,也致使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三峽工程的長期安全營運。

  2009年,重慶開展了綠化長江的試點,2010年擴大到庫區15個區縣,2011年在23個區縣和北部新區全面推進。綠化長江,被納入重慶市級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沿岸區縣也簽訂目標責任書,“一年一考核通報、四年一總評獎懲”。重慶市多方籌措,保証了長江兩岸森林工程建設資金。此外,當地爭取來三峽后續工作專項資金,用於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

  截至目前,全市投入52億元,完成綠化長江任務334.08萬畝,佔調減后總任務的100%。綠化長江已完成階段性栽植任務。重慶市明確將三峽庫區確定為生態涵養區,實施“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政策。

  在重慶萬州的長江邊,來自江蘇的中山杉已經亭亭如蓋、成林成帶了。“解決消落區的水土流失,這下有辦法了。”萬州區林科所所長任憑介紹,三峽水庫季節性水位漲落,上游江岸兩邊被淹沒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在這片區域,耐旱型植物會在漲水期淹死,水生植物會在降水期干死。而沒有植物的根系來穩抓固定,江岸水土就會被江水大量沖刷帶走。

  “中山杉能在江水中淹沒數月而不死,所以才能在消落區存活下來。在萬州,現在已經有500畝中山杉成林了,成林地區的水土都保持得不錯。”任憑說。

  此外,重慶還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三峽水庫消落區濕地生態治理模式和植被修復技術的探索和研究,濕地保護與恢復重點工程的示范以及三峽水庫濕地的動態監測等項目。根據重慶市林業局的計劃,“十三五”期間,將實施三峽水庫消落區濕地生態修復與治理10萬畝。

  消除中游“梗阻”。目前生態航道建設開始啟動

  在重慶江北區郭家沱碼頭,每天都有許多大貨車排隊。它們會被整車裝船運到湖北,到了湖北再走陸路,貨車司機免去了陸路奔波的勞苦,也省下了高速公路的過路費。

  近年來,水運的性價比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沿江各地對提高航道水深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航道等級要提升,有可能影響到沿岸一些漁業保護區。”李紅勇說,“經濟發展和漁業保護這兩者之間如何共贏,可能需要在立法層面有所考量。”

  按照國家“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增強長江干線航運能力”的部署和要求,長江重慶航道局規劃了“十三五”期間的主要建設目標:鳊魚溪至涪陵航段,航道等級維持Ⅰ級,航道水深維持4.5米、航寬由140米提高至150米﹔涪陵至重慶航段,航道等級維持Ⅰ級,航道水深力爭4.5米、航寬由100米提高至150米﹔重慶至蘭家沱航段,航道等級逐步提高至Ⅱ級,航道水深由2.7米提高至3.5米,航寬由50米提高至80米,基本實現全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

  “要讓長江干線航道更通暢,重點得消除長江中游的‘梗阻’。現在正在推進的長江中游荊江建設工程,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長江重慶航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要推動船型標准化,比如推廣三峽船型,有利於提高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要讓沿海運輸的船舶能夠直達長江沿線的一些重要港口,也要進行船型改進,推廣江海運輸船型。”

  今年3月1日,《航道法》正式施行,航道的發展、建設、管理、保護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是在今年,長江水上生態航道理論研究和分析也開始起步,預計2020年,生態航道建設工作體系有望建立,生態航道示范工程也將建成。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4日 15 版)

(責編:呂騫、劉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