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環境問題:聚焦工業污染

2015年05月19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工業污染(中)(讀者聚焦)

  採石場污染不容忽視

  重慶市奉節縣有個鄉鎮興建了一個大型採石場,由於原來企業環保措施不到位,採石場附近路面積滿了沙塵,樹木被厚厚的粉塵覆蓋,路上的揚塵讓人無法呼吸,公路兩邊的住戶門窗緊閉。運輸石子的重型車輛把公路碾壓得坑坑窪窪,行人“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臉灰”,群眾苦不堪言,出行受到極大影響。粉塵來源主要是採石場和碎石場,還有拉碎石的大型運輸車的遺撒、揚塵以及路面被碾碎后形成的塵土。

  近年來,採石場在各地興起,大量樹木和植被被毀壞,造成水土流失,粉塵肆虐。一些曾美麗如畫的鄉村滿目瘡痍,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也破壞了美麗鄉村的建設。

  建議環保部門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改進環保技術軟硬件的同時,一要加大執法力度,對已經產生的污染事實,不依法整改的,應當履行法律職責,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二是礦產資源管理等相關部門應履行各自職責,對採石場造成的大氣和噪聲污染,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要根據礦產資源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規定,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直至恢復環境原狀。

  重慶璧山區 言 天 

  

  化工煙霧籠罩綠水青山

  最近,筆者去江蘇鎮江市新區圌(chuí)山游玩。圌山西距鎮江30公裡,雄峙江滸,扼鎖大江。山中茂林修竹,風光秀麗,慕名來爬山的游客絡繹不絕。然而,當我爬到山頂時,赫然發現另一邊的山腳下竟然是一大片化工區,隻見濃煙滾滾,白霧騰騰,刺鼻的化工材料味令人作嘔。不少游客抱怨道,原來指望到“天然氧吧”吸氧,想不到這裡毒氣彌漫,烏煙瘴氣,風景區與化工區竟然近在咫尺。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種以毀掉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最終得到的或許是惡水窮山。鎮江新區圌山,山險、洞奇、景幽,這裡有令人神往的傳說,還有英雄的斗爭故事,只是這麼美麗的地方居然被化工煙霧所籠罩,實在可惜。

  江蘇丹陽市 虞偉林 

  

  個別污染企業晚間作業

  筆者老家在緊挨保定市的西部山區。最近幾次回老家發現,那些石渣廠、白灰加工廠等粉塵污染嚴重的企業,白天確實按規定停產了,但到了夜間,尤其是后半夜,竟然是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這些企業互通信息,甚至放暗哨,一旦被查到就花錢免災。違規方出手大方,執法者賣了人情得到好處,結果是有驚無險。這些違規企業破壞山體生態、影響農產品銷售,對附近農戶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農民為此反映不少,但問題依然存在。

  綜合治理企業污染問題,固然需要正視一些客觀問題,有的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解決好,但管理上的漏洞,則加劇了解決問題的復雜性。有些管理部門睜一眼閉一眼,該限期拆除的卻留有余地,有些污染企業甚至是國家公職人員參股或幕后支持經營的,有的雇佣黑社會性質團伙威脅、恐嚇、毆打反映問題的農戶,有的則是地方政府默許相關企業在特定時期之外晚間作業……不難看出,玩執法游戲進行權錢交易、奉行地方保護主義瞞報實情、對肆意破壞環境責任的人不能嚴肅查處等等,才造成“白天夜晚兩重天”的境況。

  綜合管理上台階,環保制度再規范,反饋渠道更暢通,查處問題不含糊,惟其如此,污染企業才能無條件接受處罰。罰款也好,拆除也好,限期整頓也好,容不得討價還價。保定西部山區如是,其他地方也一樣。實現青山綠水藍天,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需要動真格、來實的,多在管理下功夫。

  河北滿城縣 於 文 

  

  污染企業包圍秀美鄉村

  我單位在嘉峪關市郊區。因工作需要,經常到峪泉鎮及斷山口村辦事。這個鎮區域不大,但周圍廠子不少。有化工廠、水泥廠、煤廠、鐵廠、鋁廠等,各種煙囪林立,感覺是被廠子半包圍了。近年來,這些廠子有的在擴建,不僅有空氣污染,還有噪音污染和工業垃圾。本來村庄是寧靜、生態環保、空氣潔淨的地方,該區域卻是另一番景象,濃煙滾滾、工廠生產時噪音很大、源源不斷的運輸車帶來了噪音和灰塵污染……

  據村民介紹,工廠排放的粉塵落到庄稼地裡,影響了農作物收成。更嚴重的是,影響了村民的健康,破壞了農村的環境。經過維權,部分廠子在處理排污上做了些工作,給了村民經濟補償,但是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我所在單位的員工也飽受其害。單位隔壁東側便是一家化工廠,白天很少看見工人,但晚上機器的轟鳴聲就開始了,影響人們睡眠。廠子排放的氣體都是些酸性的,散發一種說不出的氣味。早起運動的員工吸著這些廢氣跑步,長此下去,不知對身體有多大損害。我本人來這單位之后就掉頭發,還有很多同事也是掉頭發,還有患呼吸道疾病的。記得一次該化工廠氣體泄漏,滾滾黃煙向我單位方向飄過來,單位緊急通知員工緊閉門窗,嚴禁外出。

  因工廠較多,這裡村民們經濟來源較多,普遍收入較高,生活水平確實上去了,但工業污染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現在很多重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城裡環境好了,卻犧牲了農村環境、農民健康。各級政府應盡早拿出解決辦法,還農村山清水秀,寧靜安詳。

  甘肅嘉峪關市 王汝旭 

  

  不能漠視工業廢料污染

  我的家鄉河北玉田縣楊家套鄉生產石棉瓦和造紙的企業集中,許多人也因從事這兩個行業走上了致富路。然而,工業生產和企業倒閉后產生的廢料,在河邊、路邊、廢棄場地隨意丟棄或焚燒、填埋不當,造成的污染相當嚴重。

  一是石面絲污染。我們這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加工石棉瓦,到現在的機制石棉瓦,已有40多年歷史。產生的廢棄石棉絲,雖然有的已進行填埋處理,但在河邊坑邊常能看見。石棉是有致癌性的物質,無論是填埋還是露天扔棄的處理方法都是不正確的,尤其是污染水源,后果更嚴重。

  二是塑料污染。近年來造紙業發展很快,但隨著瓦楞紙和石膏護面紙的大量生產,俗稱塑料皮子的工業廢料也大量產生。前些年,這些塑料皮子以每噸50元至15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一些小塑料廠加工塑料顆粒,近幾年,很多小塑料廠、小造紙廠因污染嚴重被政府關閉,那些剩下的塑料皮子也就隨意扔到了河裡溝裡。造紙廠的廢料也隻有填埋或焚燒處理了。有些無知的村民用塑料皮子燒火做飯或燒鍋爐。塑料很難自然降解,那些被填埋的塑料在地下幾百年也不會腐爛。焚燒則會產生有毒氣體,例如聚苯乙烯燃燒時產生甲苯,這種物質少量會導致失明,吸入有嘔吐等症狀,PVC燃燒也會產生有毒氣體氯化氫。

  建設新農村,鄉村工業功不可沒。但隻有處理好工業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

  河北玉田縣楊家套鄉 王金良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19日 19 版)

(責編:楊翼、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