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流域煤礦、洗煤廠、土法煉鋅等曾星羅棋布
六盤水 誓將“墨水”變清流(美麗中國·調查)

甫入大灣鎮,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隊長陽家茂就指著沿河的空地對記者說:“以前,這些地方全部堆著煤矸石、煤泥,雨天全是泥,晴天全是灰,河裡淌的不是河水,而是黑泥水。現在水清了,景色也好了。”
煤炭“黑色經濟”曾富裕了鐘山,也染黑了河水
陽家茂說的這條河便是三岔河,發源於貴州高原西部烏蒙山東麓的威寧縣,屬烏江流域南源一級支流,流經六盤水和安順等地后,最終注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三岔河在六盤水市境內河道長134公裡。三岔河在鐘山區境內長約21.1公裡,流程雖短,卻是污染治理任務最重、壓力最大的一段。”六盤水市環保局副局長李桂軍說。
六盤水號稱“西部煤海”,以煤興市、強市。煤帶來的“黑色經濟”更是讓鐘山區實現經濟騰飛,三岔河沿河一帶煤礦、洗煤廠、土法煉鋅等星羅棋布。與此同時,當地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廢水、工業廢水、農業廢水等亂排亂放。在這樣的環境中流淌20多公裡后,三岔河由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變成了一條“墨水河”,河裡魚蝦死絕……河兩岸的村民不敢再喝河裡的水,農業灌溉隻能“望水興嘆”。更為嚴重的是三岔河被污染后,依然一路奔涌,威脅到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的水質。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灣片區壩子裡、山坡上全是土法煉鋅和土法煉焦,小煤窯遍地開花、洗煤廠眾多,地上的灰塵有半尺厚,污水橫流直接排入三岔河。”大灣鎮山根腳村村民唐關錄老人回憶道,河水污染后,其色深如墨,當地甚至有人直接從河道中撈取煤泥賺外快。
“鐘山區境內的三岔河沿岸分布著煤礦、鋼鐵廠、洗煤廠、畜禽養殖場等大大小小的企業共290余家,這些企業大部分布局不合理、工藝落后、環保設施不健全,大量土法煉鋅遺留廢渣、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三岔河,加之城鎮基礎設施落后,沿河居民及農戶亂排污水、亂倒垃圾,治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李桂軍說。
嚴控污染,實施河長制讓河水逐漸變清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作為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的源頭水,三岔河的水質好壞直接關系著下游安順和貴陽市民的飲水安全。為了讓三岔河獲得新生,貴州開始了行動。
2009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在三岔河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的通知》,決定由各河段所在轄區的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全面負責流域的治理工作,切實改善河流水質。
六盤水成立了以時任市長為組長、各縣區人民政府一把手都參與的三岔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自2009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0余億元,實施了包含工業水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項目共計119個。
“治理河道最大的困難是各方利益難協調,河邊不是洗煤廠就是群眾堆放的煤泥,下去一家家地做工作,吵架是常有的事。”鐘山區“河長制”的牽頭單位是環保局,陽家茂回憶說,“不過,說明利害之后,多數群眾還是支持的,誰不想自家門口是一片青山綠水呢?2009年清理河道的時候,有一個老板就把自家的挖掘機從外地調來,自付油費干了一周。”
據陽家茂介紹,他們對沿岸企業進行經常性檢查,還完善了轄區內的國有大中型煤礦及鎮鄉煤礦環保設施﹔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生產工藝步伐,對河流造成污染的非法洗(配)煤企業堅決予以取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三岔河逐漸由濁變清。
強力治污成績有目共睹,全流域整體治理仍任重道遠
走進水城礦業公司下屬的大灣煤礦,廠內綠樹成蔭,於2008年投資610萬元改建的污水處理設施正有序運行,股股黑水化作汩汩清流,部分通過管道重回井下利用,部分排出廠外匯入三岔河。“這套設備每小時可處理污水1200噸,廠內生產用水實現內循環,污染實現零排放。”大灣煤礦環保科科長蔡茂書帶著記者來到監控室,監測系統實時顯示處理后的污水氨氮含量為0.08毫克/升、化學需氧量為0.3 毫克/升,“均是達標排放”。
2009年至2014年,六盤水全市在三岔河流域完成38家煤礦礦井廢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了礦井廢水達標排放﹔取締煤泥臨時堆場、無証照配煤企業和洗煤企業約80家﹔關閉入洗能力60萬噸/年以下洗煤廠75家。其他行業工業廢水則實現100%處理,達標排放。
唐關錄說:“原來出門都是避著河岸走,現在大伙都願意到河邊來散散步,天熱起來還有孩子下到河裡去洗澡。短短幾年有這麼大的變化,真沒想到!”根據六盤水市環保局的監測結果,2014年,三岔河河長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0%,其中出境斷面龍場斷面全年水質達標率100%。
雖然通過近幾年的強力治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三岔河流域整體治理仍然任重道遠。
“隨著工業污染逐漸得到控制,三岔河流域的生活污染日益凸顯。”李桂軍說,“農村居住分散,城區生活垃圾、污水也難以實現應收盡收,不可避免對水體造成影響。2014年全市三岔河三個監測斷面出現氨氮、化學需氧量等項目超標,主要來自生活污染。”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9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