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未來十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今年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高溫天氣。13日至17日為高溫天氣最強時段,預計13日全國高溫面積可達364萬平方公裡,將覆蓋21個省(區、市)。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孫軍針對本輪高溫天氣的成因、特點進行了詳細解讀。
北方高溫天氣已持續兩周 部分地方突破歷史極值
6月26日以來,西北、華北、黃淮及內蒙古等地陸續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新疆、陝西、河北等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達到39∼41℃,高溫日數有7∼12天。其中7月9日北方高溫范圍達215萬平公裡,涵蓋了北方10省(區、市),新疆、甘肅、寧夏、陝西4個省(區)的 11縣市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新疆吐魯番最高氣溫達47.8℃,與當地歷史極端最高氣溫持平。
未來十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將迎今年來最強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十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將迎今年來范圍最廣、強度最強高溫天氣。北方地區高溫范圍持續擴大,南方地區高溫范圍將由江南東部逐漸向江南和華南地區發展。13日至17日為高溫天氣最強時段,預計13日全國高溫面積可達364萬平方公裡,將覆蓋21個省(區、市)。期間,新疆北部、內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北部等地將持續出現35∼38℃的高溫天氣,局部可達40℃左右,高溫持續日數5∼8天﹔就北京地區而言,10日至14日北京最高溫度在35℃-37℃。江淮、江南大部、華南東部也將出現4∼6天的持續高溫悶熱天氣,其中江南東部高溫可持續7∼9天。
本次高溫北方將以晴熱為主 南方以悶熱為主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孫軍表示,此次高溫天氣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局部強度大,北方的高溫以晴熱為主,而南方的高溫以悶熱為主,因此南北方地區的公眾在體感上也有所不同。
南方的高溫天氣是由於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以晴熱少雨天氣為主,白天受太陽短波輻射影響,地面溫度會逐步上升。同時,在高壓控制區也盛行下沉氣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溫效應。在輻射增溫和下沉增溫的綜合作用下就會導致高溫天氣的出現。目前副熱帶高壓位於江南東部,強度較強,未來副熱帶高壓還會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溫的范圍將繼續擴大。
北方出現高溫天氣是由於目前受到大陸西風帶的偏西北氣流控制,未來會轉為受大陸暖高壓控制,天氣晴朗,太陽輻射強,高空也盛行下沉氣流,白天地表升溫快。
本次高溫與歷史同期相比並沒有偏強
此次高溫天氣是否較歷史同期偏強?“南北方在7月出現高溫天氣屬於比較正常的現象。尤其南方地區的高溫容易出現在“梅雨”結束后,副熱帶高壓逐漸增強北上,使主要降雨帶隨之向北移動,副高控制南方地區因此出現晴熱少雨天氣。而本次高溫與歷史同期相比,並沒有偏強。歷史數據顯示,2013年7月23日至8月14日,南方出現了連續23天的高溫天氣﹔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北方也出現了連續16日的高溫天氣,其中河北中南部、陝西關中地區的高溫日數達10天以上。”孫軍進一步說道。
針對這次高溫天氣過程,氣象專家建議,公眾盡量避免在午后高溫時段戶外活動,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需出門需隨身帶好遮陽傘、帽,多喝水,以防中暑﹔注意作息時間,保証睡眠,必要時准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