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驕傲:綠色奧運 前方高能

2017年12月15日14:15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梁思成

  每一位來北京的游客,都免不了去看看雍容華麗的故宮,去鼓樓什剎海走走北京的胡同,體驗下老北京的生活氣息。

  而最能體現北京特色的旅游線路就是中軸線。

  在中軸線的最北端,是一個承接古今,將現代與歷史結合的建筑群——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通往自然的軸線”是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建設理念。其中的“龍行水系”是體現中國元素的重要部分,而作為主湖區且是“龍頭”部分的“奧海”無疑更是其中的重點。但對於缺水的北京,它的實現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奧海”的前世今生

  奧海位於森林公園南區,作為奧林匹克公園及奧運場館中心區龍形水系的龍頭部位,也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主湖景區,是森林公園中最為自然靈動之所在。“奧海”,一是借北京傳統地名中的湖泊多以“海”為名,二是借“奧林匹克”之“奧”字,既有奧秘、奧妙之意,又有奧運之海之妙。

  在奧運之前,“奧海”所處的位置是北京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挖土坑、渣土坑,並非是有水源的所在。作為人工開挖的湖泊,“奧海”與天然湖泊相比其生態系統單一,自淨能力較差,當水體的營養平衡不能得到維持時,容易引發嚴重的水體水質問題。為確保水系的安全運行,森林公園的設計採取物理-生物-生態相結合的綜合處理措施,以有效地維護和改善水體水質。

  綠色奧運的挑戰

  秉持“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建設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可以說集當時最頂級的技術與設計理念於一身。作為承接整個奧林匹克公園內產生的污水經過處理的中水收納匯集的地方,“奧海”從功能性來講,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核心的一部分。

  “這裡原來是一個採土場,屬於砂石地區,滲漏非常大,要保証它不漏﹔第二,要保証水要清,干淨﹔第三要保証水體要能流動,也就是能夠調動起來﹔第四,同時要兼具淨化的作用,給水生植物、微生物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第五,“奧海”裡有一些構筑物,樓台、“天元”及濱水構筑物,它是人工構造出來的一個海,從構筑條件上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滿足這些條件,對於構筑的材料、工法、理念,在當時可供參考的不多,要滿足這麼多的功能要求,在短時間內還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參與當時設計建設的高能環境高級工程師甄勝利對該項目記憶猶新。

  超前十年的“海綿城市”

  高能環境從材料裡面提出很多解決方案,進行多次論証,最終得到奧組委的認可,解決的核心辦法就是當時用了比較先進的,既符合滲漏的要求也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材料——復合GCL襯墊系統,它也用在了功能化濕地、潛流濕地和表面流濕地以及“奧海”整個不同深度的湖底、岸坡的構建裡面。

  現在提出的“黑臭水體”、“流域治理”,城市海綿體建設所提到的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以及水管理,都在十年前“奧海”的建設裡得到了體現。十年前的“奧海”,對於我們現在的內河、城市流域治理、黑臭水體以及人工濕地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參考意義。

(責編:劉倩、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