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年平均氣溫顯著上升

2018年04月03日15:43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人民網北京4月3日電(賀迎春 施麟)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藍皮書稱,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據藍皮書,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1℃,為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非厄爾尼諾年份。2017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1981∼2010年平均值)偏高0.74℃,是1901年以來的第三暖年份。

1979∼2017年,北極海冰范圍顯著減小﹔南極海冰范圍總體呈上升趨勢,但2017年南極海冰范圍異常偏小,3月海冰范圍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同期最小值,9月為同期次小值。

藍皮書稱,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區域間差異明顯,北方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地區,西部地區大於東部,其中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2017年,中國屬異常偏暖年份,地表年平均氣溫接近20世紀初以來的最高值。

據藍皮書,1961∼2017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無明顯的增減趨勢﹔20世紀90年代降水量以偏多為主,21世紀最初十年總體偏少,2012年以來降水量持續偏多。21世紀初以來,華北、華南和西北地區平均年降水量波動上升,而東北和華東地區降水量年際波動幅度增大。2017年,中國平均降水量為641.3 毫米,較常年值偏多1.8%。

1992~2017年,中國酸雨總體呈減弱、減少趨勢﹔2017年,全國年平均降水pH值為5.87,年平均酸雨頻率為1992年以來的最低值。

1980∼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

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簡稱1號冰川)是全球40條參照冰川之一。1960∼2017年,1號冰川經歷了兩次加速消融過程,累積物質平衡量達–19.77米(即假定面積不變的條件下,冰川厚度平均減薄19.77米水當量)。2017年,1號冰川物質平衡量為–681毫米,處於高物質虧損狀態。1981∼2017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活動層厚度呈明顯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厚19.2厘米﹔活動層底部溫度呈上升趨勢,多年凍土退化明顯。

1990∼2016年,中國瓦裡關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逐年穩定上升。2016年,瓦裡關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為:404.4ppm、1907ppb和329.7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但均略高於2016年全球平均值。大氣成分觀測顯示,2005∼2017年,北京上甸子站、上海東灘站和廣東番禺站PM2.5年平均濃度年際波動明顯,2015∼2017年PM2.5平均濃度較前期均有所下降。

(責編:賀迎春、董菁)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