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省河長辦嗎?這裡河面有許多垃圾,請安排處理一下。”這是4月9日,湖南省河長制省級監督電話“96322”接到的投訴電話。省河長辦即刻將該線索轉派至湘潭縣,工作人員立即組織打撈湘江干流花石鎮河段的河面垃圾,得到當地村民的肯定。
“96322”是湖南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的省級監督電話。自今年3月22日開通以來,湖南省河長辦接到了許多熱心群眾打來的監督電話,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了投訴意見並將意見按地域、類別進行了轉派。
據湖南省河長辦負責同志介紹,接到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生活污水、河面垃圾漂浮、非法採砂和黑臭水體等方面,群眾環保監督意識明顯增強,河長制有了更多的一線監督員。
開通監督電話是湖南省河長制諸多特色工作中的一個縮影。2017年湖南推行河長制工作多次得到國家部委表揚,並3次在全國河長制工作月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湖南,在全面推行河長制過程中,積極打造五大工作特色,為三湘大地留下記得住的鄉愁。
率先破題 全國首創總河長令
2017年湖南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全省上下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級河長迅速到位,省市縣鄉村五級共落實河長35696名,實現全省河湖管理保護責任全覆蓋。
長沙市河長制14號公示牌-圭塘河公示牌
河長制體系全面建立之后如何推動河長有效履職?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湖南率先破題,請總河長發號施令!
2017年10月30日,湖南省總河長許達哲簽署第1號總河長令,要求全省各地立即全面開展河長巡河行動。許達哲省長身先士卒,先后4次對長江、洞庭湖、資水、湘江進行巡河巡湖,其他省領導也自覺擔當河長職責。5位省級河長先后開展巡河達15次,示范效應不言而喻。
令出如山。全省上下聞令而動、向水而行,據統計,2017年,各級河長累計巡河達30.24萬人次,各級各地區共召開河長會議620余次,開展督查達670多次。
湖南並沒有因此止步,25天后,再發第2道總河長令,向“僵尸船”下手!
“僵尸船”即河道內長期停泊、無人管理的船隻。湖南清理“僵尸船”,既保障了生態安全,也為即將到來的防汛工作消除隱患。經過4個月的努力,全省3193艘“僵尸船”已全部清理整治到位,各級河長用行動向總河長宣告守護河湖的決心。
3月7日,總河長許達哲連續簽發3、4號總河長令,圍繞洞庭湖及湘江流域工業污染、養殖污染等問題開展重點排污源整治,圍繞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對縣級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突出環境問題開展整治。3、4號總河長令強化了群眾導向、問題導向,從群眾最反感和最關切的問題入手開展集中整治,在河長制工作推進中逐步增強群眾“獲得感”。
屢出重拳 專項整治成效顯著
河長制工作向“一湖四水”延伸,推動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湘江保護與治理。
洞庭天下水,牽動眾人心。面對洞庭湖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現狀,湖南制定了洞庭湖實施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面打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庄嚴承諾“還洞庭一湖清水”。
洞庭湖上漁歌唱晚
承諾即出,動若風發。益陽市赫山區投資2.99億元開展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增蓄專項行動﹔沅江市全面拆除72處矮圍網圍共計16.78萬畝,對部分因巡查不到位、致使圍墾矮圍問題出現反彈的工作人員予以處分。漢壽縣投入1.3億元治理工業污染,先后對53家污染企業、32處砂石場、19家大氣污染磚廠全部予以關停。岳陽縣針對非法採砂執法100余次,破獲非法採砂案件5起,逮捕起訴35人,扣押非法採砂款9000余萬元。湖區不少百姓感嘆,省裡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湖南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治理工作進入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佔地240畝的夾洲灣被蜿蜒前行的瀏陽河環抱其中,綠水、綠洲,宛如一幅畫卷。(鄧霞林 攝)
遠憶湘江上,漁歌對月聽。三湘兒女一直都致力投身保護母親河的行動。湖南省委省政府早在2013年起就將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一號重點工程”,組織實施三個“三年行動計劃”。總河長許達哲要求,將河長制工作與湘江保護治理結合起來,協同推進。湖南大力開展湘江流域造林增綠,積極推進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建設,流域濕地保護率達72.6%。扎實推進五大重點區域集中整治,株洲清水塘關停了147家企業,衡陽水鬆及合江套地區淘汰、退出219個企業或生產線,婁底錫礦山關閉銻冶煉企業83家。2017年,流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6.9%,Ⅱ、Ⅲ類水質佔評價河長的比例達到98%以上,省級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99%,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顯著提高。
與時俱進 “互聯網+”促河長治
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進,如何與新時代接軌,不斷提升品質、提升效率?省河長辦與時俱進,覺得必須搭上“互聯網+”的這趟快車!
“隨手拍”讓公眾參與更便捷。“咔嚓”一聲,再輕輕一點,不到3秒的時間,家住長沙市朝陽街道的一名用戶就在“隨手拍”上完成了一處生活污水的手機投訴。
“隨手拍”是今年3月22日在新湖南河長制頻道上線的一個欄目,可讓社會公眾將河湖問題以照片形式上傳至后台,省河長辦對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處理。“隨手拍”一經推出受到用戶好評,它讓每個人都可以化身“河長”,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
APP讓河長巡河更高效。3月份同時推出的還有湖南省河長制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集河長巡河、任務落實、統計考核等功能於一體,可利用手機APP顯示斷面數據、水功能區等內容,河湖信息實時全掌握。
湖南省河長辦要求,各級河長要使用手機APP進行巡河,今年7月起將全面實行巡河APP打卡制。4月18日上午,湘潭市委書記曹炯芳就率先使用APP帶隊巡河。據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使用巡河APP,可清楚記錄巡河時間、軌跡、發現問題情況等,用起來非常方便、明了、高效。
河長制頻道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正式上線,標志著湖南逐步邁入“互聯網+河長制”的河湖管護新模式。除省級信息平台外,部分市縣也在河長制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如郴州市投資500多萬元搭建河湖管護信息平台﹔長沙縣每周安排無人機進行巡河,184個超高清攝像頭覆蓋境內所有河道、水庫。
眾人拾柴 民間河長助力打call
隨著人們環保觀念的增強,有意願關愛水環境、參與水治理的群眾越來越多,湖南省河長辦廣泛招募動員民間河長,共同為河長制工作的推進加油打call。
湖南省組織世界水日青年志願者服務宣傳活動
組織青年當河長,節水護水我們一直在行動。3月22日,湖南省河長辦啟動“關愛山川河流,節水護水在行動”水利青年呵護河湖志願服務專項行動,現場150余名志願者在長沙風帆廣場向群眾分發宣傳手冊、推介節水小妙招。3月24日,“我是河小青·美麗湖南行”活動在長沙啟動,河長們的助手--湖南“河小青”開始招募上崗。300余名青年志願者在湘江之濱庄嚴承諾,保護母親河!活動採取“互聯網+河湖保護”的方式面向全社會眾籌智慧,征集有創意、有實效的方案,得到了網友們一致好評。
招募熱心民眾當河長,構建最廣泛的保護網。2017年,湖南省河長辦啟動了“共飲湘江水 保護母親河--‘民間河長’招募”大型公益活動,活動吸引了3000余名志願者報名。湘潭市積極推動“河長助手·湘江衛士”項目,招募了河長助手493位、河長助手團體單位19家,並在2017年底對8名優秀助手和2家優秀團體予以了表彰。永州市實行政府河長與民間河長“雙河長制”,吸納了7000余名“河庫守護者”,帶動了900多個(所)社區、學校和志願者團隊參與水環境治理與監督。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護水治水的架構基本形成。
遍地開花 基層創新高招頻出
日前,在2018年全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第2次月推進會上,湖南因工作出彩再次得到水利部肯定。成績的背后,凝聚的是各市州、區市縣積極探索創新的先進經驗。
.
常德市柳葉湖 (曹一飛 攝)
執法聯動出硬招。岳陽市集中力量打擊查處洞庭湖非法採砂,抓獲盜採船隻119艘,切割25艘,刑事拘留31人,判處有期徒刑8人,對涉河湖違法行為形成有力震懾。衡陽市成立了城區河道管理聯合執法隊,對河道採砂、水上餐飲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查處。株洲縣成立了檢察院駐河長辦檢察聯絡室,辦理涉水、涉河案件7起,發放檢察建議書2件。新化縣成立了水警中隊,配合涉水違法行為的查處,為河長制全面推行保駕護航。
嚴格考核有新招。婁底市將河長制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內容,同時每個縣市區上交100萬元作為工作保証金用於獎優罰劣。古丈縣開創了河長制述職制度試點工作,出台《河長制工作述職評議制度》,為強化河長責任落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打造生態亮點支妙招。婁底市全面啟動資江、漣水、孫水、測水干流共330公裡的生態廊道建設,種草種樹綠化河堤﹔依托速生捕碳草技術,全面啟動“零碳城市”創建工作,目前第一批230畝速生碳匯草移栽種植長勢良好。常德市通過系統生態治理,將11.8公裡的穿紫河從過去的臭水溝改造為城市金腰帶,現每年可吸引數十萬人參觀旅游﹔將柳葉湖打造為全國最大的集休閑旅游、雨洪調蓄於一體的城市內湖,成為城市“綠肺”。(王琳 李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