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先秦稱“江”,晉名“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出世界屋脊,納百川江河,如巨龍般橫穿我國11個省(區、市),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大計,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長江邊,察看兩岸生態環境和發展建設情況。他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重慶近年來堅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原則,深耕“生態優先”理念,為牢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蹚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日前,記者跟隨中央網信辦、生態環境部組織的“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採訪團走進重慶。
幸福重慶
打造宜居名片 發展“美麗經濟”
石家槽坊,位於九龍坡區金鳳鎮九鳳村,因古時有石姓人家在此開釀酒坊和幺店子而得名。漫步於石家槽坊的美麗庭院,腳踩整潔的村庄步道,看著遠山的綠意盎然,聽著潺潺流水,嗅到陣陣花香,身處村內,卻觸摸自然。
“你要是在兩年前來這兒,還真不是這個樣,那時候幾乎家家養禽,污水隨處倒,生活垃圾隨手丟,走在村裡,時不時的會聞到家禽糞便和垃圾污水混合的味道。”村民張光福回憶起彼時的石家槽坊,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石家槽坊治理前,污水橫流
“要讓農村變美,要讓村民有幸福感,就要給它治‘病’,要治好,就要改變垃圾滿地、污水橫流的現狀。”金鳳鎮鎮長歐治偉說。
2016年底,金鳳鎮全面開展“五改五清五化專項行動”,對石家槽坊院落實施環境整治。在實施改水、改廁、改廚、清垃圾、清院落、家園靚化、環境美化等的同時,通過修建釀酒景觀小品、牌坊、廊亭、污水處理池、圍牆等設施,修繕古井及便民步道,改善群眾居住現狀。
石家槽坊治理后,華麗轉身
歐治偉介紹:“我們還在人員集中地設置垃圾分類服務站,鼓勵群眾垃圾分類。通過拿垃圾換積分、拿積分換生活用品的方式調動村民自覺環保的積極性,形成‘我自己要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手拿綠色積分卡已成了村民的一份驕傲。”
建設美麗鄉村,建是根本,護是關鍵,“病”治好了,重在養。
石家槽坊通過 “門前四包”:包環境衛生整潔、包公共秩序規范、包公共設施完好、包綠化美化完整﹔制定美麗鄉村家庭評選細則,實行美麗家庭評選﹔設立村規民約等舉措,讓綠色、生態、宜居得以延續。
金鳳鎮自行設計、制作的腳踏式分類垃圾箱(初梓瑞 攝)
“現在環境好了,就連旅游都跟著火了,這不僅能讓村民記得住鄉愁,還能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歐治偉興奮的說。
近年來,重慶堅持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作為一大主導產業來抓,以環境為底色,以宜居便捷為目標,全力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著力發展“美麗經濟”。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7億人次,綜合旅游收入510億元,“美麗經濟”成效初顯。
生態重慶
打造生態綠廊 提升城市氣質
榮峰河,河道全長7.8公裡(初梓瑞 攝)
榮峰河是流經榮昌城區的三條自然河流之一,是瀨溪河重要支流,長江的三級支流。由於榮昌發展畜牧養殖業,河流、水庫長期受農業面源、畜禽糞便和養殖污染,使水資源本已匱乏的河庫,水質日趨惡化。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治水,勢在必行。
2012年,榮昌治河工程全面開啟。
“在河岸污染源專項整治上,我們聯合市政、環保等部門,定期清運沿河兩岸生活垃圾﹔鋪設雨污管網,將污水通過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經無害化處理達標后排放﹔關閉沿河兩岸所有養殖場和採石場﹔出台《畜禽養殖區域劃分及養殖場污染控制實施方案》,將全區河流河岸200米陸域范圍內設為畜禽養殖禁養區,200米外延伸至300米設為畜禽養殖限養區,以此來堵住污染源頭。”榮昌區水務局局長雷建介紹說。
2014年,榮昌依托全國第一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工作的契機,以“河長制”、“河段長制”為基礎,制定榮峰河的治河策略。
河長制強化了河流治理的職責。河長定期巡視河流情況,將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提高治理的效率。雷建補充說:“不僅如此,我們還對河長制工作進行了考核。通過實踐,今年還將對考核工作進一步修改完善,讓河長制在治理工作中產生更大實效。”
5年來,榮峰河水由原來的劣五類提升到三類水質標准,曾經的問題河道搖身一變成了提升榮昌氣質的生態綠廊,真正的實現了綠水青山、碧水藍天、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
“現在不僅河水變清了,岸邊還修了防護欄杆、健身步道和沿河公園。”大家真切感受到城市環境的變化。
近年來,重慶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大力打造生態綠廊,牢固生態屏障。實施碧水、藍天、綠地、田園、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完成主城區31段黑臭水體整治,清理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3000余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科技重慶
制定行業標准 建設創新之城
“我們現在的地方叫全消音室,這裡主要的吸聲系數在0.99以上,背景噪聲在13分貝左右,目前是重慶市最安靜的房間,沒有之一。我們在這裡主要是做汽車座椅、轉向電機、天窗等小零部件的聲音調校,使其聲音更加愉悅或是更小。”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噪聲震動方向帶頭人李沛然告訴記者。
全消音室(初梓瑞 攝)
站在大門緊閉的全消音室內和一門之隔的外部車間仿佛處於兩個世界,噪音被一扇門完全阻斷。這裡就是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氣研)所屬的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於2010年正式組建。“是長江經濟帶唯一的汽車領域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鄧兆祥介紹說。
鄧兆祥認為,噪聲振動和安全是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差距最大的技術短板,是乘用車品質的集中體現,也是消費者最關注和最易感知的性能。
通過8年的建設和運行,實驗室從多個層面實現了“低噪聲、高安全”技術的突破,為企業產品設計、優化提供星級系統解決方案。對提升我國自主品牌汽車核心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我國汽車行業技術的發展。
鄧兆祥介紹,基於全球知名的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實驗室建立並發布了“中國智能汽車指數評價體系”,率先開展國內汽車行業在該領域的標准研究,打造了一個中立、公正、專業、權威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平台,為消費者買車用車提供權威參考,從而為引領智能網聯汽車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接下來,實驗室將進一步深入細致展開研究工作,使實驗室成長為我國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領域的主要研究高地和技術發源地,研究條件和研究水平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准。”鄧兆祥說。
據悉,重慶市目前累計入庫科技型企業6725家,高新技術企業2012家、高成長性企業202家。培育引進研發機構1463家,其中新型研發機構58家。正建設一批高端研發平台,集聚一批科學家及其團隊,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高質量的科技供給,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將重慶建設成為創新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