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切忌“表面文章”

2018年07月20日08:3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生態環保切忌“表面文章”

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存在碎片化、表面化傾向,同時存在“工程思維”。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很多地方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通過國土空間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集約利用、加強執法監管等措施,推動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特別是很多地方積極改革政績考核機制,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個人升遷挂鉤,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大動力。

但是同時,也有一些地方黨政領導,沒有真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尊重自然規律,善做生態環保表面文章,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沒有實現良性互動。

例如,有的地方熱衷於斥巨資造大公園、建大廣場,甚至將好端端的自然河道改造為露天亭台,置財政情況、人口分布情況和生態規律於不顧。有的地方不分析本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生態優勢,盲目照搬其他省市做法,舉辦生態旅游節、音樂節等。還有個別地方聽聞環保督察組將入駐本地,忙著驅趕商販、關停企業、更換門臉,淨水潑街、布置花草,而沒有下大力氣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上述現象說到底,還是一些地方黨政領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存在碎片化、表面化傾向,同時存在“工程思維”。這就導致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難以深入推進、取得實效。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的六大原則,同時提出要構建五大體系。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不能滿足於一個個工程項目的建設,而是要進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層面的變革。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一些地方一味追求“形象工程”,對城市涂脂抹粉、搭台布景,可謂顧此失彼、舍本逐末,最終將會影響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值得警惕。

因此,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注重多層面、立體化、系統性。要摒棄好大喜功的心態,少建“盆景工程”“面子工程”,尊重自然規律、經濟發展規律,體現科學、理性,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為出發點,實現發展與保護雙贏。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

(劉瀚斌)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