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刊發了《庫布其競相演繹“點沙成金”傳奇》,報道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沙漠治理由單純治沙向生態建設、生態經濟發展並舉轉型的事例。
庫布其治沙演繹“點沙成金”傳奇,令世人矚目。到底是什麼洪荒之力,在創造神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當地黨委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農牧民形成了治沙的合力。黨委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出台多項政策進行引導﹔治沙龍頭企業億利集團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社會組織、農牧民踴躍參與,涌現出眾多的“治沙愚公”、治沙標兵等治沙榜樣。曾經令人生畏的沙海,如今充滿生機和活力。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為許多備受荒漠化困擾的土地帶來希望,防沙治沙技術和經驗已被引入中國20多個省份、200多個縣市,累計治沙100多萬畝。
土地荒漠化歷來被稱為“地球的癌症”。據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調研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0萬人因居住地荒漠化而被迫遷徙。卓有成效的庫布其治沙模式,成為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個神奇“藥方”。事實上,早在4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將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2017年,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治沙帶頭人王文彪“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2018年4月,中國首次擔任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主席國。事實充分說明,生態文明建設是順應世界文明轉型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的實踐和嘗試,不僅有利於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也為世界生態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操作的示范和經驗。
“庫布其沙漠30年的治理是一個奇跡。”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創造共同發展的新機遇。沿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幫助更多國家防治荒漠化、以治沙帶動致富,世界期待著庫布其模式做出更大貢獻。(梁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