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 (施麟)2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例行發布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林科院”,CAF)副院長肖文發在會上發言時指出,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達6933萬公頃,佔全國有林地面積的36%﹔人工林蓄積24.83億立方米,佔全國森林蓄積量的17%,人工林規模居世界首位。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森林面積達到了2.08億公頃,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1.66%,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2009~2013年期間,我國人工林年均採伐量1.55億立方米,人工林採伐量佔森林採伐量的46%,比上期增加了7%,森林採伐繼續向人工林轉移,木材供給增加量的85%以上來源於人工林。
肖文發指出,人工林是全球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採伐天然林資源提供木材供給的有效補充,同時還在生態修復、景觀重建和環境改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通過人工造林或再造林,發展工業用材林、生態公益林等各種不同用途的人工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並成為世界上最為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在此背景下,人工林建設的目標也從以木材生產為主逐漸轉向木材生產和充分發揮生態功能並重,人工林建設及其可持續經營,也成為全球氣候變化公約框架下固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通過南方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長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我國積累了豐富的人工林建設工作經驗,提出了富有特色、先進的人工林建設模式,並創造出了112萬畝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壩,這一“沙地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人工林建設已經在提供木材和非木質林產品、改善生態、優化人居環境等各個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為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了解,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NFGA)、國際林聯(IUFRO)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世界人工林大會將於2018年10月23∼25日在中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以學術研討為主兼顧政策對話,同時還將展示中國人工林發展的歷程與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