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治理環境重在解決頭腦中的“環境問題”

路言

2018年11月21日16:23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今年以來,環保督察頻頻襲來,從中央環保督察到“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綠盾2018專項巡查”“水源地專項督查”,再到“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一次次吹響。從中央到相關部委,大力推動環保督查治理環境問題,雖然各地在環保問題上高度重視、整改有力、成效顯著,但大家都明白,環境整治要達到預期效果並非一日之功,也並非畢其功於一役。從目前看,除了現實當中的“環境問題”,有些官員頭腦中的“環境問題”也亟待克服。

一是一些地方頂風作案玩“假動作”。在黑龍江,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強有力的措施關閉15萬噸以下小煤礦淘汰落后產能。可是,今年8月人民網記者實地暗訪雞西、鶴崗兩地發現,洗煤廢水排放河流、粉煤灰不當存放等污染環境問題依然存在,任由污染企業繼續污染。事件經人民網曝光后,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專門作出部署,要求有關部門立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相關企業和責任人進行懲處,主動接受媒體監督,切實整治污染問題。由此可見,對於環保整改玩“假動作”現象,隻有嚴格問責追責,才有切實盡責。

二是 “捂蓋子”意在“護帽子”,故意掩蓋問題。當環境污染惡劣事件被發現,竟有官員求情“事件一旦曝光,我的政治生命就結束了。”一個地方的父母官,為何如此哀求?說白了,在大是大非上,沒有認清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和重要性,沒有認識到中央對環境整治的堅強決心。究其原因,還是“保官帽”和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有的地方官員不願正視環保的困難,不願下決心解決實際問題,而是擔心自己的官帽子是否保得住。要知道,環境問題不解決,烏紗帽確實保不住。

記者在跟隨環保督查時,曾看到有的地方存在“信息不公開”“不接受記者採訪”“不拉記者進微信群”的“三不”情況——對環保問題打馬虎眼打游擊戰,幫地方“捂蓋子”,讓環保督查流於形式。更有甚者,竟對記者進行公關。在河南魯山縣,非法採運河砂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多次點名虛假整改,央視記者暗訪發現,對於明目張膽的非法採砂行為,當地監察隊員卻稱“從未發現”,記者撥打當地舉報電話后,隨即遭遇的回電並非有關部門的核實電話,而是砂場老板的公關電話……為何被檢舉單位會這麼快聯絡上記者?問題的答案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這些現象仍會存在?

三是敷衍整改,雷聲大雨點小。在近日開展的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中,督察組暗查發現,針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湖北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臭氣擾民案件,當地敷衍塞責,整改驗收流於形式,污染問題依然存在。根據各省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多地仍存在產業升級緩慢、污染治理問題一拖再拖的情況。為何“敷衍整改”屢查不止?生態環境部水環境司司長張波談到,“治理環境問題反映的是官員的一種觀念、能力、作風,環境治理得好壞實際上看的是地方黨委的觀念、能力、做法。”看來,要解決頭腦中的“環境問題”,過思想關、認識關、態度關尤為重要。

如何解決頭腦中的“環境問題”?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治理環境污染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客觀需要,更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隻有思想觀念轉變,才能將環保問題“連根拔”。其次,要解決認識問題。環保無小事,件件有落實,要以環保督察為契機,敢於直面問題立行立改,借環境整治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第三,要解決態度問題。態度決定一切,地方要履職盡責抓落實,建立問責激勵機制,落實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對照問題清單強化整改舉一反三,提升環保問題整改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再一次指明了方向。中央明確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要求,生態環境部有部署有路徑,地方要按照路徑和部署對號入座,要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頭腦中的環境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有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思想,堅定決心立整立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終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責編:余璐、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