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何以一枝獨秀?

監測領域不斷擴大,上市公司勢頭強勁,行業未來5年復合增速約為20%

2019年02月22日19: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8年,在環保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負的整體不利環境下(詳見本報2月21日7版報道),環境監測一枝獨秀,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在已披露2018年業績預告的相關個股中,聚光科技、先河環保、理工環科、華測檢測等行業龍頭均交出亮麗成績單,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得益於環境政策的推動,環境監測要素從大氣擴展到水質,監測領域不斷擴大,監測行業成為最大受益者。

監測行業持續高景氣

上市公司業績好,三四季度增長勢頭顯著,拉升全年經營業績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度業績預告中表示,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2億元∼6.64億元,同比增長34%∼48%。預告顯示,受益於主營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企業現金流情況持續改善,預計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有望超過4.5億元,為2017年的7.5倍,前三季度收入現金比提升至97.3%,改善明顯。

今年1月底,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4億元∼2.82億元,同比增長30.00%∼50.00%。先河環保表示,受益於環保政策力度加大,環境監測市場放量,2018年度訂單總量同比增長33%左右。

此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華測檢測認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理工環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四季度增長勢頭尤為顯著,直接拉升了全年經營業績。

其中,來自華測檢測的消息顯示,受益於國家宏觀政策利好等因素,2018年四季度單季度歸母淨利達到7953.81萬元∼11970.76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017年四季度淨利潤為688.26萬元)1056%∼1639%。

理工環科官網顯示,僅2018年9月一個月,公司環保業務投標18個項目,中標率再創新高,中標金額超過兩億元。此外,在其業績預告中,全資子公司北京尚洋東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7月∼9月,共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69.16%,實現淨利潤2800.73萬元,同比增長152.11%。特別是環保監測業務增速強勁,三季度中標金額合計1.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00%。

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

監測行業升溫得益於國家重視空氣和水質監測,未來5年復合增速約為20%

有業內人士表示,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是評價考核各級政府改善環境質量、治理環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據。生態環境形勢趨嚴背景下,許多人和單位的狀態發生了變化。

“生態環境保護督查人員越來越忙,技術人員越來越受重視,污染企業越來越緊張,各類環保工程公司越來越多,但真正賺錢的是環境監測行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同於工程類行業,環境監測行業整體靈活度較高、業務鏈條短、交易成本低、准入門檻較高﹔既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又避免了門檻過低引發的嚴重惡性競爭。

來自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監測儀器專業委員會的分析認為,2018年環境監測行業持續升溫,一方面源於國家高度重視空氣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針對各類大氣污染源及空氣顆粒物,持續加嚴相關政策,提高排放治理標准,細化監測部署方案,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各級監測站對空氣站的需求比較旺盛。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水質監測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以污水處理或者河道治理為代表的傳統“末端治理”模式正在向“全流域治理”推進,全流域一體化生態單元的運營,在水域生態在線監測、水污染應急預警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市場。

根據預測,受益於環保政策等青睞,環境監測行業將繼續保持突飛猛進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實現900億元∼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5年復合增速約為20%。

未來市場熱點在哪裡?

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將成新熱點,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發展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監測儀器專業委員會的統計,2018年,固定污染源監測市場趨向穩定,原有監測設備進入更換期,受益於產品更新換代、技術升級改造等因素影響,傳統固定污染源監測產品需求有所上升。

特別是2017年8月原環境保護部發布《關於加快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污水處理廠、總磷總氮行業的企業必須安裝總氮、總磷自動監測設備,帶動總磷總氮監測市場需求上升。同時,隨著火電廠煙氣治理設施新建及改造基本完成,超低煙塵、煙氣監測設備市場需求已趨於飽和。

因此,如何把握未來增量市場空間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務院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

業內人士判斷,未來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將成為新熱點,綜合開展地下水監測、海洋監測、農村監測、溫室氣體監測網絡建設﹔實現全國統一的大氣和水環境自動檢測數據聯網,大氣超級站、衛星遙感等特征性監測數據聯網,構建統一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管理平台。

從2018年監測設備的發展趨勢看,在價格更低、易於維護、運行穩定、適應惡劣環境等基礎上,已經向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例如,智慧環境領域,政府需求持續增加,網格化監測及微型站市場需求旺盛。環境監測要素從大氣擴展到水質,監測領域不斷擴大,監測網絡從傳統的“三廢”監測發展為覆蓋全國各省區、涵蓋多領域多要素的綜合性監測網。

此外,隨著生態環保督察力度加強,對污染源運維可靠性需求增強,對數據質量要求不斷提高。

“近年來,多地出現監測數據造假等問題,也給行業造成一定的信任危機。在生態環保督察趨嚴的背景下,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至關重要。”一位監測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存在於環境監測市場中大量規模較小、為降低成本而不規范生產運營的監測及運維公司將逐漸失去生存空間,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記者徐衛星)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