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森林日:讓義務植樹喚起綠色意識

施麟

2019年03月22日16:06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今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將我國的紀念主題確定為“加強生態教育,推進綠色發展”。21日當天,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全國綠化委員會成員單位、有關部門(系統)代表及各界干部群眾240余人來到北京市石景山區新安城市記憶公園義務植樹,栽下油鬆、銀杏、白蠟等苗木800余株。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冬生來到義務植樹現場,了解“新安城市記憶公園”歷史。 (施麟 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冬生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義務植樹活動,是作為公民為國土綠化生態建設做出的一份努力。參加活植樹活動人員,來自國內外各方面人士,他們的參與在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義務植樹活動,能夠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造林綠化,喚起大家的綠色意識,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首都綠化委為參加植樹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及外賓頒發國土綠化榮譽証書。 (施麟 攝)

生態文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要從學生抓起,從娃娃抓起,讓我們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進學校、進社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趙良平對人民網記者說,通過廣泛的宣傳活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來提升我們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植綠愛綠護綠的綠色意識,保護大自然,保護森林的生態保護意識。

“作為中國公民、林草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年要在植樹節的時候履行公民義務,在國際森林日與大家一起參加義務植樹,與國際友人一起交流學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動植物司司長吳志民表示,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其實每個人都有植樹的量化任務:每人每年應義務植樹3至5棵,或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動植物司司長吳志民在植樹現場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圖片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中國國土綠化行動成果顯著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每年的造林面積都在1億畝左右,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我國森林面積增加了80%,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人工林面積長期保持世界首位。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我國的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據了解,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2019年度“國際森林日”慶祝活動中,將我國三北防護林工程作為保護和恢復森林的突出貢獻案例,邀請工程建設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出席活動並作了主題發言,就工程建設在生態環境、社會效益、文化價值等方面做出的成績和積累的經驗進行交流和分享。三北工程因其取得的重大建設成績,曾在2018年被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部授予 “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優秀實踐獎”。

讓義務植樹喚起群眾綠色意識

“隨著植樹造林綠化步伐的加快,力度的進一步增強,適合於做義務植樹活動的地塊,現在越來越少。” 趙良平司長表示,大部分城市中交通便利、適合開展植樹活動的地塊都已基本完成綠化,使得組織義務植樹活動增加了難度。為充分發揮義務植樹在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提出了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其他形式等八類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明確了每類盡責形式的內容和折算標准,基本涵蓋了各地的成熟做法,並進行了具體量化,增強了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的可操作性,也為今后統計全國義務植樹參與人數和株數奠定了基礎。

“另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形式,讓廣大的公民可以進入我們的全民義務植樹網來進行預約植樹、捐款。” 趙良平司長對記者說,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捐資捐物。免去了公民受時間、交通、場地的限制,以捐贈的形式,通過中國綠化基金會的賬戶,用專業工程隊去進行植樹,方便廣大群眾履行植樹的義務。希望可以通過這一植樹義務喚起群眾的綠色意識,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